化療是目前治療小兒白血病的主要手段, 但化療藥物都具有較強的胃腸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等毒性和副作用,許多患者不能耐受化療而不得不中斷。有些病人由於化療後白細胞急劇下降,機體抵抗力極度低下,結果由於感染難以控制而死亡。
運用祖國醫學“先證而治”的“治未病”思想,化療期間配合中藥輔助治療,可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對化療藥物的承受力,保證化療方案的順利進行,增強其治療效應,從而提高了化療的成功率,促進誘導緩解。在化療前, 分別採用雙補氣血、益氣養陰、調補陰陽治療貧血; 養陰清熱、清熱解表、清熱解毒治療發熱; 益氣攝血、清熱涼血、化瘀止血治療出血;活血化瘀、化痰行瘀治療髓外浸潤症狀。化療中, 分別採用健脾和胃、和胃降逆、疏肝健脾治療由於化療引起的胃腸道症狀;清熱利溼退黃、溫中健脾退黃治療由於肝功能異常出現的黃疸。化療後,分別採用滋補肝腎、溫補脾腎治療骨髓抑制。
1.1 化療用藥階段的中醫治療
白血病的化療用藥階段, 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一般都較明顯, 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精神萎靡、腰痛、脫髮、白細胞數下降、機體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等。
此階段的中醫治療以輔助正氣, 糾正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使病人能安全度過化療關為目的。
治則以健脾益氣為大法,佐以化溼、解毒、祛瘀。
方藥用六君子湯加減,基本方劑組成:太子參15~30g、白朮6~12g、茯苓15~20 g、陳皮3~5g、法半夏5~8g、佩蘭5~9g、藿香5~9g 、白豆蔻3~6g 、白花蛇舌草15~30g、生甘草3~5g。煎服法:水煎服, 每天1 劑,分2 次服。
加減法:氣虛甚者加生晒吉林參3~6g 或西洋參6~9g另燉兌服;腎虛者加桑寄生12~18g、菟絲子9~15g、女貞子9~12g;抵抗力低下明顯者加冬蟲夏草5~8g,燉服。
1.2 化療間歇階段的中醫治療
在化療用藥間歇階段, 應充分利用中草藥毒副作用少的優勢, 發揮中草藥的積極作用, 以抑制白血細胞在此階段的活躍增殖。
此階段的中醫治療以祛邪為主,
治則以清熱解毒、化瘀抗癌為主, 稍佐健脾扶正。
基本方:白花蛇舌草15~30 g、半枝蓮15~30g、石上卷柏15~30g、青黛1~ 3 g(沖服)、蜈蚣1~2條、莪術6~9g、豬苓12~18g、茯苓15~20g、太子參15~30g 、生甘草3~5g。煎服法:水煎服,每天1 劑,頓服。配合口服中成藥六神丸,每次5~10 粒,每天2~3次。
加減法:有肝脾腫大者,加穿山甲6~10g(先煎)、鱉甲10~15 g(先煎)、地鱉蟲3~6g;有關節疼痛者,加白芍10~18g、桑枝12~18g、川萆10~15g;有皮下出血者,去莪術,加白茅根12~18g、側柏葉10~15g、藕節10~15g, 配合口服雲南白藥,每次0.25g,每天4 次。
扶正基本方由溫和平正之益氣健脾祖方六君子湯加味而成,方中以太子參易黨蔘,使方劑組成更為平和,並加佩蘭、藿香、白豆蔻等化溼醒脾之品以加強和胃止嘔之功。加用一味抗癌中草藥白花蛇舌草,旨在標本同治,並可制化溼醒脾藥之溫燥。白花蛇舌草性味甘淡涼無毒,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本品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 可提高血清殺菌作用和增加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大劑量時對白血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味既能治療白血病又能防治感染之難得佳品,有攻邪不傷正之妙用,在白血病治療的任何階段均可選用。在選用增強抵抗力及抗白血病中草藥時,無妨適當藉助中草藥的現代藥理研究成果:人蔘不僅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並有一定程度的抗腫瘤作用;冬蟲夏草能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並可提高白血病病人NK細胞活性,而且有較好的抗腫瘤作用;某些中草藥如七葉一支花、山豆根、豬殃殃、羊蹄跟、紫草、地鱉蟲、莪術等, 藥理研究結果均有一定的抗白血病作用。
目前,已有多個研究證明, 許多中藥具有抗癌作用,如活血化瘀中藥、清熱解毒中藥、補益類中藥等,已經國內外證明的有毒中藥青黛、雄黃、砒霜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臨床及實驗研究表明複方青黛片有顯著的殺白血病細胞作用,作用出現較快。六神丸不僅有抗白血病作用, 更重要是能預防和控制感染。活血化瘀藥與化療聯合應用能增強化療藥對癌細胞的殺傷力,增強機體的體液免疫和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有利於化療藥物到達病所,減少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從而提高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