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中雖無“白血病”病名, 但根據其發病急, 感染髮熱、出血、貧血, 肝脾淋巴結腫大等證候, 多將急性白血病屬於“熱勞”、“急勞”、“ 血證”之範疇。
1、病因病機
現代醫學認為急性白血病的發病與病毒感染、電離輻射、化學物品、遺傳等因素有關, 其病理變化主要是白血病細胞的增殖和浸潤、出血、組織營養不良和壞死、繼發感染, 以及抗白血病治療的影響等。
中醫學認為,急性白血病外因為感受邪毒( 胎毒、熱毒) ; 內因為正氣虛弱, 或稟賦不足, 勞倦、飲食所傷、內臟失調, 或情志所傷。小兒臟腑嬌嫩, 形氣未充, 對外來病毒、細菌或化學藥物, 或放射線等邪毒因素, 均較成人敏感。每當機體正氣不足時, 或先天已有 “胎毒”內伏, 邪毒內侵或毒自內發, 邪蘊骨髓, 骨髓受損, 熱毒之邪自骨髓向外蒸發, 瀰漫三焦, 臟腑壅滯, 氣分熱盛。傷及營陰, 骨髓受損, 發生血虛; 熱毒薰蒸, 灼傷脈絡, 迫血妄行; 或瘀血內阻, 經脈瘀滯, 瘀熱相搏, 血不循經, 或由於病久耗傷氣血, 氣虛不能攝血,形成血證; 純陽之體, 感邪之後易從熱化, 營血熱熾而見高熱持久不退; 熱毒煉津為痰, 痰瘀熱毒, 交織為患。邪毒潛伏經絡, 阻礙氣血執行, 氣滯血瘀痰阻,結於肋下可形成腫塊, 肝脾、淋巴結腫大、骨痛等。小兒肝常有餘, 邪毒氾濫, 侵及厥陰, 肝陽升逆, 上擾清竅則見頭痛、眩暈、嘔吐, 頸項強直, 甚至抽搐、昏迷等證。邪毒深伏骨髓, 日久消灼精血, 可致陰陽氣血虧損。又因小兒髒氣清靈, 隨撥隨應, 罹患本病經治療後, 邪毒由盛轉衰, 正氣漸復, 病情可以緩解; 由於邪毒未盡, 當正氣內虛時, 常易復發。
概言之, 本病熱毒、痰凝、血瘀、正虛互為因果, 形成虛實夾雜之證, 貫穿於疾病的始終。此毒邪尚有一個重要的特點, 即易深伏體內,纏綿留連, 難以淨祛, 餘毒在體內積蓄, 暗耗正氣, 為虎作悵, 這是白血病遷延難愈、緩解後易復發的根本原因, 也是與其它溫熱毒邪最大不同。
2、辨證論治
2. 1 邪毒熾盛, 痰瘀互結
相當於疾病初期, 未進行化療或化療誘導階段。病情特點是邪實正盛或正虛不明顯, 以邪實為主。
證候表現: 起病多急, 壯熱煩渴, 頭痛, 脣焦, 鼻衄或尿血、便血, 面板瘀點瘀斑, 尿赤, 便祕, 瘰癧痰核, 或脅下痞塊堅硬脹滿, 胸骨悶痛, 甚則神昏譫語, 或口舌生瘡, 咽喉腫痛, 牙齦腫脹, 咳嗽黃痰, 肛門灼痛。舌質紅絳或有瘀斑, 苔黃膩, 脈數或澀。
此期邪毒已熾盛, 正氣尚未衰, 邪正相爭, 熱盛傷津, 營血受擾, 迫血妄行, 甚則邪毒矇蔽心竅; 熱毒煎熬津液為痰, 壅滯骨髓, 瘀阻絡脈, 氣血執行受阻, 滯於脅下, 結於頸旁、腋下、胯腹等處。此時最為危急。
治以祛邪為主, 用清熱敗毒、活血化瘀、祛痰散結之法。 方藥:青黛( 沖服)3~ 6 g,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15~ 20 g, 赤芍、山豆根、炙鱉甲( 先煎) 各5~ 10 g, 仙鶴草、白茅根、虎杖、夏枯草各10~15 g, 每日1 劑, 水煎服。
2. 2 邪毒漸退, 氣陰兩虛
相當於疾病中期或緩解後的鞏固強化治療階段。病情特點是正虛邪不盛, 標本同病。
證候表現: 低熱不退, 或午後潮熱, 五心煩熱, 頭暈耳鳴, 汗出乏力, 肢體痠軟, 納呆痞滿, 或噁心嘔吐, 皮下瘀點瘀斑, 鼻齒衄血, 口咽乾燥, 身痛骨痛, 脅下痞塊縮小或消失。舌質紅或淡紅, 苔少, 脈細數或虛數。
此期邪毒雖漸退, 正氣已受損, 熱毒內鬱日久, 勢必耗氣傷陰; 水不涵木, 肝腎陰血俱虧; 虛火滋生, 內熱薰蒸, 溼熱內蘊, 脾胃受損, 運化失常, 氣逆不降。此時標本同病, 病情仍重, 容易感受客邪。
治以扶正祛邪, 標本同治, 用益氣養陰、解毒化瘀、健脾和胃之法。 方藥: 太子參、當歸、生地黃各10~ 15 g,黃芪、女貞子、旱蓮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15~ 20 g, 茯苓、白朮各5~ 10 g。
2. 3 氣血不足, 陰陽兩虛
相當於疾病後期或緩解後的維持治療階段。病情特點是邪去正衰, 以正虛為主。
證候表現: 面色萎黃或蒼白無華, 倦怠乏力, 心悸氣短, 動則尤甚, 汗出, 四肢不溫, 脣甲色淡, 納呆, 虛煩, 或有瘀點瘀斑。舌質淡,舌體胖大或有齒痕, 苔薄白, 脈虛大或見濡細。
此期邪毒雖去大半, 氣血隨之而虛, 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乏源, 無以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久病消耗, 肺氣更虛, 氣血虛少, 心神失養, 鼓動無力; 腎氣不足, 精乏氣養, 骨髓空虛; 肝腎陰虛, 精不化血, 甚則陰損及陽, 精氣兩傷。此時正氣未復, 餘邪未清, 容易復發。
治以扶正為主, 兼清餘邪, 用補氣養血、益腎填髓、扶正化毒之法。 方藥: 黨蔘、當歸、熟地黃、補骨脂各10~ 15g、黃芪、雞血藤各15~ 20g, 山茱萸、菟絲子、土茯苓、阿膠( 烊化兌服)各5~ 10g。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