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麻醉科 副主任醫師 吳春生

 

  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治療股骨骨折、風溼性關節炎及晚期股骨頭壞死的常用手術方式。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是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治療的關鍵[1],不同的麻醉方式一方面會對手術的治療效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方面會影響到患者術後身體恢復的效果,因此如何選擇合理有效的臨床麻醉方式對於提高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基於此,筆者進行了髖關節置換術不同麻醉處理方式臨床應用效果的相關臨床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來我院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100名,年齡63~78歲,平均年齡73.8±3.6歲,這100名患者中,其中30例患者採用全麻進行麻醉,作為全麻組,30例患者採用硬膜外麻醉進行麻醉,作為硬膜外組,40例患者採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進行麻醉,作為聯合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見表1。

  1、2 方法

  1、2、1 臨床麻醉方法 每組患者於手術治療前均常規給予肌肉注射適量的安定及東莨菪鹼。患者進入手術時候,使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者的心率、心電圖、血壓及血氧飽和度進行密切的檢測。其中全麻組患者採用常規異氟醚丙泊酚靜吸進行全身複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組患者採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即選擇患者L2―3椎間作為穿刺點,穿刺並將置管固定,沿置管注入4 ml 1.6%利多卡因,確定患者麻醉效果良好後,注入8~10ml 1%利多卡因+0.375%羅哌卡因的混合液,並將麻醉平面調節至T8―T10,必要時可追加1/2首次藥量的麻醉劑。腰硬聯合麻醉組患者採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即選擇患者L2―3椎間作為穿刺點[2],穿刺成功後,使用26G腰針穿入患者的蛛網膜下腔,同時注入重比重液(1.6~2ml 10%葡萄糖液+1.5ml 0.75%布比卡因),注入完成後將腰針退出,並置入硬膜導管,維持患者麻醉阻滯平面在T9左右。

  1、2、2 臨床觀察指標 分別以三組患者的Ramsay評分、感覺阻滯時間、痛覺恢復時間及阻滯完善時間作為臨床觀察指標。Ramsay評分標準,Ⅰ級:患者出現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不能配合臨床治療工作開展;Ⅱ級:患者與醫護合作意向明顯,安靜;Ⅲ級:患者可對臨床醫師做出的指令予以正確的反應,但是無法自主活動;Ⅳ級:患者具有明顯的刺激感覺意識;Ⅴ級:入睡,患者對刺激反應遲鈍;Ⅵ級:患者深睡不醒。

  1、2、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結果,並使用SPSS 13.0軟體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P<0.05< span="">作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基本檢測標準。

  2、結果

  2、1 三組患者感覺阻滯時間、阻滯完善時間及痛覺恢復時間比較

  比較三組患者的感覺阻滯時間、阻滯完善時間及痛覺恢復時間發現,聯合組患者的感覺阻滯時間、阻滯完善時間及痛覺恢復時間明顯短語全麻組及硬膜外組。三組患者各項指標的比較結果。

  3、討論

  老年人由於自身身體技機能的下降,極易出現骨折等臨床疾病,近些年來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人群外科手術中應用較多,臨床研究顯示老年人只要具備勞動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即可以接受手術治療[3],考慮到老年患者術後身體的康復,因此合理的選擇麻醉方式對於保證老年患者的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後身體康復均至關重要。全麻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麻醉方式,其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但是全麻麻醉後導致的不良反應較多且由於老年人自身器官功能減弱,易導致嚴重併發症的出現。本次臨床研究顯示,聯合組患者的組織時間及阻滯完善時間均明顯短語全麻組及硬膜外組說明腰硬聯合麻醉可有效的減少麻醉過程中患者的感覺阻滯時間及麻醉完善時間,減少手術整體消耗時間,提高手術效率;同時研究還發現,聯合組患者的Ramsay評分也明顯優於其他兩組患者從而說明腰硬聯合麻醉方式較之其他兩種麻醉方式,患者麻醉後的不良反應較少,患者回復速度較快。

  總之,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可有效的縮短麻醉過程中的感覺阻滯時間及阻滯完善時間,對於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