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性區域性疼痛綜合徵之前被稱作Sudeck氏營養障礙症、骨痛退化症、灼性神經痛或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該症是一組多因素痛性症候群。“複合性”指與痛伴隨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如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功能異常。
“區域性”指症狀和體徵分佈的局灶性,常向受累肢體的遠端放射,超出某一特定神經或神經根的支配範圍。“疼痛”則是該症的核心症狀。
原發性CRPS罕見,典型CRPS繼發於輕微組織損傷或肢體外傷。該症可分為兩個亞型:CRPS1型,無主要神經病損的明確證據,CRPS2型,有神經病損的明確證據。因此根據定義,CRPS1 型無主要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常不能完全符合神經源性疼痛的診斷標準。
CRPS1型和2型的感覺症狀和體徵幾乎一致,但因為存在主要神經損傷,CRPS2型可出現更重對機械刺激感覺減退。綜上,CRPS1型和2型可表現出同一的疾病譜,病理生理學表現也在很大範圍內保持一致。因此,筆者在本綜述討論臨床表現、致病機制以及這兩者之間相互作用時,很大程度上不對CRPS1型和2型進行區分。
CRPS 的臨床表現
現有的CRPS診斷標準是基於其主要症狀和體徵設立的:感覺異常、自主神經異常和運動異常。特異性較低的CRPS症狀有所謂的“忽視樣現象”、姿勢異常和關節攣縮、以及交感神經維持性疼痛。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和體徵的程度不一,某一個患者的臨床表現亦可隨時間流逝而發生變化。
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臨床發現是所有症狀和體徵在肢體遠端的分佈:症狀從受傷區域向遠端呈手套樣或襪套樣擴散,導致相應體徵出現,以及包含所有手指在內的手部症狀和包含所有足趾在內的足部症狀。感覺障礙可擴充套件至患肢的近端區域,亦可累及健康肢體;運動功能減退可在原未累及的肢體末端發生。
另外一項診斷CRPS的重要因素是疼痛的性質也可隨病情進展而發生變化:許多患者描述疼痛感可發生突然性的改變,從受傷或手術後不久的典型傷害性痛感轉變為典型的神經性“燒灼樣”疼痛。
現有的CRPS診斷標準是由國際疼痛研究聯合會在1994 年確立的。因此,很難將該定義之前的研究結果和過去20年間在同一定義下獲得的結果進行比較。有些作者可能會把有類似症狀的綜合徵誤認為CRPS,且一些關於CRPS治療的發現可能是基於不同的人群,因此這些發現的適用性受到了限制。
軀體感覺異常和疼痛
壓力性痛覺過敏是CRPS最常見的軀體感覺症狀,可在 66%CRPS1 型患者和 73%CRPS2 型患者發生。在上肢肢端CRPS患者中,有55%CRPS1 型患者和 76%CRPS2 型患者會出現自發性疼痛。超過 60% 的患者可有運動時疼痛症狀;超過 50%的患者可有直立位疼痛。
患者常描述痛感為“撕裂樣”、“燒灼樣”或“針刺樣”;常覺疼痛為彌散性且位於肢端深部。軀體深部區域可能在CRPS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下面將要討論)。
一些 CRPS 患者表現為 SMP,即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刺激時出現自發性或刺激性疼痛加重。但是,要了解 SMP並非所有 CRPS患者的核心症狀,這點很重要。SMP 應被當做是 CRPS 的一個潛在徵象。
自主神經異常和水腫
在 CRPS 患者中常見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常常可見受累肢端和非受累肢端出現皮溫和面板顏色的差異,這是由於患肢血管舒縮功能紊亂所導致的。有 71-97%的患者報告受累和非受累肢端之間面板顏色的不對稱,而有79-98%的患者報告兩者間皮溫出現差異。大約有一半患者報告出現汗液分泌異常,多為多汗症,偶有少汗症。
在 55-89% 的病例中可見出現水腫,特別是急性CRPS。與其它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相似,水腫可由如疼痛或直立位等外部刺激誘發,血管張力改變也可誘發。雖然有 90% 患者甚至在 15年病程之後報告會出現區域性腫脹的傾向,但是在疾病病程中,水腫出現頻率經常減少,以及 / 或者程度變輕,發生水腫的傾向可最終完全消失。
運動功能和營養異常
75-88%的CRPS患者報告有運動功能異常,這與通過臨床體格檢查發現運動功能異常的情況一致。在這些患者當中,80%的患者報告受累肢體運動幅度下降,75%有受累肢體無力感。患者可特別感到複合運動完成困難,如緊緊握拳和將拇指與小指相對。
在急性CRPS,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水腫和肌肉壓力增高來解釋運動功能減退;而在慢性CRPS,手掌或手指肌腱攣縮和纖維化可能限制手部肌肉運動。本體感覺資訊的中樞處理能力損害可能也參與到這一病理過程。雖然並不常見,但是CRPS患者也可報告出現運動障礙性疾患,如動作徐緩、肌陣攣和震顫。
營養狀態改變也是CRPS的典型表現,例如毛髮或指甲生長增加或減少、組織營養障礙等。面板、皮下組織、肌肉和骨組織的菲薄或鏡面樣營養不良也是常見臨床表現。
基於致病機制的治療
CRPS的兩種型別均表現出典型的徵象,即神經源性疼痛的相關特徵:散發性、燒灼樣疼痛、痛覺過敏;以及在感覺異常區域發生疼痛。一些從其它神經源性疼痛中獲知的病理學機制可暫時性“轉移”至CRPS用於解釋其病理生理學特性,並作出以下假設――不同的臨床徵象反映著不同的潛在機制。
CRPS是一組多因素症候群,並不能用單一的潛在機制來解釋。CRPS病理生理機制的多種多樣和複雜特性可被認為與其臨床表型的異質性相關,也可解釋為什麼難以建立基於證據的治療方案。
目前罕見CRPS特異性治療策略的證據,也罕見直接針對特定機制而非僅緩解 CRPS症狀的治療手段。建立基於致病機制治療方案的嘗試目前主要依賴於將在其它疼痛綜合徵上的發現用來解釋CRPS。
但是,將在神經性疼痛上有效的藥物用於治療 CRPS並非輕而易舉。多數研究神經性疼痛的隨機對照試驗納入的是帶狀皰疹後疼痛患者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患者,除多數為慢性病程外,在實驗設計、結局、患者納入人數上都有很大差異,治療持續時間也較短。
將這些困難納入考慮之後,筆者綜述了CRPS的病理生理機制和可能的治療選擇。具體患者的藥物選擇取決於其合併症、藥物相互作用和對不良反應的耐受程度、以及藥物誤用和濫用的風險;認識到這些是很重要的。
外周神經系統機制
神經損傷使初級傳入神經元內神經傳導遞質、神經調質、生長因子、受體和神經活性分子的表達發生改變,從而導致初級傳入痛覺感受器出現自發性異位放電和超興奮性。這一過程導致外周神經系統敏感化,隨之疼痛感受發生增強,並導致對疼痛的高度敏感性。顯微照相已證實一些CRPS患者的傷害感受性神經元出現自發的病變神經脈衝活動,支援外周神經系統敏感性與CRPS相關的觀點。
將外周神經系統敏感性作為治療靶點
雖然調控外周神經活動是疼痛治療的標準方法之一,但是抑制外周神經活動在CRPS治療中效果的研究是很罕見的。非甾體類藥物、卡馬西平和其它常用的鈉通道功能調控抗痙攣藥物缺乏有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以評估療效。
在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中,對CRPS患者靜脈應用利多卡因可縮小熱性和機械性痛覺過敏區域。但是,關於在CRPS治療中應用利多卡因的證據總體上評級較低,因為缺乏大樣本研究,也缺乏對利多卡因治療疼痛和CRPS其它症狀遠期效果的瞭解。
交感神經維持性疼痛
炎症過程和交感神經 - 傳入神經偶聯使得CRPS患者外周神經系統敏感化,這意味著皮質類固醇或交感神經阻滯劑治療可能可使外周神經系統去敏感化。皮內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可使一些CRPS患者病情加重,顯示去甲腎上腺素對外周痛覺傳入感受纖維的致敏性與CRPS相關,而且在傳出交感系統和傳入系統之間存在致病性相互作用。
這種傳出神經傳入神經偶聯可通過對去甲腎上腺素釋放交感傳出纖維和α腎上腺素受體表達痛覺感受傳入神經的啟用直接發生,通過血管收縮影響痛覺感受器微環境間接發生,或者通過巨噬細胞活化導致炎症介質釋放間接發生。所有這些直接或間接機制均導致痛覺感受纖維的啟用和進一步敏感化。
交感神經節阻滯劑
去甲腎上腺素導致的傳入神經纖維敏感化可在區域性或最近的交感神經節阻斷交感纖維的去甲腎上腺素釋放來進行治療。儘管在臨床實踐中有令人鼓舞的效果,並且在CRPS患者非對照性研究中有很多正面結果,可是應當注意到很多此類研究缺乏特異性、長期性隨訪結果和對不同干預措施的評估。因此,交感神經阻滯劑在 CRPS的療效仍存在爭議。
有一項針對交感節阻滯劑的對照性試驗顯示,分別給患者應用區域性麻醉劑注射和鹽水注射後,緩解疼痛的即時效果相同,但是 24小時後再次評估發現區域性麻醉劑效果優於安慰劑。這一結果說明對交感阻滯劑效果的評估應在用藥 24 小時後進行。
作為對比的是,在反覆應用星形神經節阻滯劑新增治療 1 月後發現不能顯著減輕疼痛。這些相互矛盾的結果提示對非對照研究應慎重解讀,而且這些研究中只有少數評估了抗交感藥物的長期效果。
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抑制劑
一項通過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抑制劑胍乙啶評估靜脈應療效的meta分析顯示,未見IVRS在疼痛緩解方面優於安慰劑;但是經皮應用可樂定能減輕SMP患者的痛覺過敏症狀,該藥通過啟用外周交感神經末梢的α2受體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儘管如此,這項開放式研究僅納入了4名患者,其結果應謹慎解讀。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僅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 SMP症狀,且有明顯個體差異;這意味著使用交感神經阻滯劑的臨床試驗設計應當重新評估。此外,進行能評估交感神經阻滯劑和IVRS在疼痛和其它CRPS症狀方面短期和長期療效的對照性研究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
炎症應答
如上所述,CRPS可在組織損傷之後發生,在一些病例中也可能由累及外周神經的損傷所誘發。作為對組織損傷的應答,不同的炎症性細胞如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肥大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遷移到損傷發生部位並釋放炎症介質和促炎細胞因子和白介素1β,這些介質和因子可誘導疼痛過敏發生。
在神經破壞之後,這些介質也可以從初級感覺末梢或受損的軸突釋出,包裹在施旺細胞周圍。在CRPS
患者的水皰液、面板、血液和腦脊液中可見前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升高與抗炎性細胞因子水平降低。
神經源性炎症
上文所述的非特異性炎症應答內容擴充套件至神經源性炎症:除神經衝動朝向背根神經節的順向傳導外,疼痛感受器的活化和敏感化也導致逆行性興奮產生;這種興奮使得外周神經末梢的血管活性肽得以釋放。
這些肽類物質誘導外周神經末端周圍的血管舒張和液體滲出,從而引起區域性水腫、發熱和變紅。這種肽類物質釋放已在CRPS過程中被觀察到,而且CRPS患者可能出現CGRP和P物質血清濃度增高。
皮質類固醇和免疫調節藥物
已明確皮質類固醇和自由基清除劑可靶向治療 CRPS 的炎症過程;但是關於皮質類固醇有效性的臨床試驗結果相互矛盾。口服強的鬆能有效改善急性 CRPS 的臨床症狀,可是單用甲基強的鬆製劑硬膜下注射並不能改善慢性 CRPS 症狀。使用 40mg 甲基強的鬆和 2% 利多卡因區域性封閉治療效果並不優於安慰劑。
總之,口服皮質醇可能對炎症反應臨床上可見的 CRPS患者有效;但在緩解疼痛能力方面的證據薄弱,且現階段無關於藥物劑量或使用時間的推薦意見。因為其不良反應,應避免長時間應用皮質醇。
因抗 TNF 單克隆抗體――英夫利昔(infliximab)在緩解疼痛方面不優於安慰劑,一項使用該藥的臨床試驗中止。現在,沒有評估其它免疫調節治療(如免疫抑制劑)效果的臨床研究。
自由基清除劑
有一項研究比較了自由基清除劑二甲基亞碸區域性給藥和 N-乙醯半胱氨酸口服給藥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兩者均對CRPS有效。
DMSO可能對“熱性”CRPS更為有效,即所累及肢端有皮溫升高、紅腫和其它炎症徵象,NAC可能對“冷性”CRPS更為有效,即患處溫度下降、組織壞死。隨著病程進展,上述兩種藥物的效果傾向於逐漸變小。其它關於 DMSO在CRPS治療效果的研究得出了與前矛盾的結果。因此關於 CRPS 疼痛治療方面的證據總體上等級較低。
CRPS 中的自身免疫
一些CRPS可能與自身抗體介導的自身免疫過程相關。有一些支援這種假設的實證證據:靜脈應用免疫球蛋白可緩解CRPS的疼痛症狀;與正常對照相比,CRPS患者血清內抗不同細菌和病毒表面抗原表位的IgM和IgG抗體含量更有可能升高,顯示異常自身免疫活動可能導致交叉自身抗體的生成。此外,CRPS患者的血清可含有抗自主神經系統結構的自身抗體。
有假說認為CRPS起病後,原已存在的迴圈內自身抗體會進一步成為致病性抗體,維持超敏化,從而導致慢性CRPS。此觀點值得注意,但是它與 CRPS的相關性尚不明確;同時由於靜脈免疫球蛋白治療花費高昂,很有必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確證這一假說。
深部軀體組織在 CRPS 中的作用
與CRPS有關的病理生理程序不僅僅侷限於面板,深部軀體組織可能也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向肌肉組織注入低 pH液體可導致疼痛,這與CRPS相關疼痛的特徵很相似。此外,常在深部組織損傷之後出現CRPS,CRPS患者也常發生壓力性痛覺過敏、骨萎縮、以及三相骨閃爍成像延遲相顯示關節周圍攝取增加。
在合併SMP的CRPS患者中,交感神經阻滯比選擇性交感神經經皮調節更能減輕自發性疼痛症狀,這也證明深部軀體組織與疾病相關。以上這些發現說明CRPS的疼痛,至少在部分上是來源於深部組織的。儘管深部軀體組織在CRPS上的相關性很重要,可是在臨床研究中其功能被廣泛忽視。
二磷酸鹽雖然是調節骨代謝藥物,但是它也有鎮痛效果,可能是因為其調整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已有文獻顯示使用口服或靜脈二磷酸鹽早期治療CRPS可減輕疼痛,改善功能,可一項近期發表的系統性回顧總結稱使用二磷酸鹽治療CRPS疼痛症狀的證據質量較差,且所報道的效果可能特異性地與CRPS合併骨量減少或骨質疏鬆相關。因此對於該藥的效果需要進一步評估。
關於降鈣素,現有的證據更傾向於該藥無效。
中樞機制
傳入 C 纖維的外周敏感化可誘發中樞敏感化――在脊髓、腦幹和腦神經元中出現興奮性和突觸效能長時間的增加,但這一過程是可逆的。中樞敏感化被認為導致了CRPS疼痛症狀慢性化。中樞敏感化和隨後出現的痛覺超敏的一種重要潛在機制是脊髓內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
在脊髓內由鈣通道和阿片受體調控的神經元啟用和遞質釋放,神經遞質的釋放可導致神經激肽和N-甲基 -D-天冬氨酸鹽的活化,激發痛覺過程。CPRS常常有中樞敏感化的臨床表現:包括波動性觸痛過敏、繼發性點狀痛覺過敏、和/或時間總和效應增強。
內源性痛覺調製
內源性痛覺調製允許在脊髓內對痛覺相關訊號進行調控。因下行抑制系統和下行興奮系統均源於腦幹,所以腦幹在內源性痛覺調製中必不可少。CRPS累及的手部可同時表現出對痛覺刺激的適應能力下降和痛覺敏感的區域增加,提示將傷害感受輸入訊號的抑制過程轉變為易化過程,這可能是因為內源性痛覺調製系統中各亞組分活化水平有差異所導致的。
以中樞敏感化作為靶點的藥物
在CRPS治療中使用曲馬多和口服強力阿片類藥物至今仍無隨機對照研究。雖然一些高質量隨機對照研究已證實阿片類藥物對不同種類的神經痛有效,但是該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對長期應用安全性的擔憂限制了其的應用。
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有便祕、噁心和嗜睡等;長期應用安全風險包括性功能減退、免疫功能改變、誤用或濫用、阿片誘發的痛覺過敏等。因此,疼痛研究國際聯合會通常將阿片類藥物推薦僅作為二線治療藥物。
這一推薦意見也適用於CRPS近期發表的CRPS治療指南建議因缺乏其有效性的證據,在此類患者身上不應使用強力阿片類藥物。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阿片類藥物可作為一線治療藥物使用。
但是,應當注意到,關於在慢性神經痛中應用口服阿片類藥物目前尚無前瞻性對照性長期研究。應用強力阿片類藥物應當劑量溫和,且在記錄到患者初始劑量增加或不良反應出現時即停止應用。
加巴噴丁和普瑞巴林能通過調節脊髓神經元上的鈣通道,減少興奮性氨基酸和神經肽的釋放。一項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交叉試驗發現加巴噴丁能改善感覺缺失症狀,但在疼痛緩解方面無明顯優勢。儘管使用加巴噴丁治療CRPS的證據很少,且現在沒有研究評估普瑞巴林的有效性,但是因為CRPS疼痛症狀的神經病理特性,應當在考慮到不良反應的前提下,使用鈣通道調節劑治療CRPS。
氯胺酮、右美沙芬和美金剛能阻斷NMDA受體,且現已應用於臨床,是治療CRPS的有力候選藥物。有兩項隨機對照研究證實靜脈應用氯胺酮對CRPS疼痛症狀有效,但是這兩個研究樣本量都較小,且止痛效果在治療停止後僅持續很短時間。
在受累肢端經皮應用氯胺酮已被一項研究證實可抑制輕刷導致的觸覺誘發痛和點狀刺激痛覺過敏,但此研究侷限性在於未將總體疼痛程度作為臨床結局的一種加以評估。一種使用氯胺酮- 嗎啡混合製劑的治療手段被發現在減輕疼痛和大腦痛覺處理過程正常化方面優於安慰劑,且被功能 MRI證實。
然而,關於在CRPS相關痛治療中靜脈或經皮應用氯胺酮、右美沙芬或美金剛的證據總體質量依然有限;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也限制了其應用。有必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評估這些藥物的有效性和風險 收益值。
已發現硬膜外脊髓刺激術可減輕中樞敏感性。一項關於SCS合併物理治療在難治性CRPS患者中療效的研究顯示,在植入後2年內,SCS組患者疼痛緩解率優於單純物理治療組;但是植入後5年內兩組間無明顯差異,且 SCS組併發症增加。當將併發症發生率和治療花費納入考慮範疇後,就會發現SCS可能僅對少部分經嚴格診斷評估後挑選的患者有用。
對下行抑制性通路的處理
抗抑鬱藥(三環類抗抑鬱藥、選擇性 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重攝取抑制劑)被認為能增強下行性抑制通路活性,且被證實在不同種類神經性疼痛中有效;但是尚無源自隨機臨床研究的直接證據支援應用抗抑鬱藥物治療CRPS。
可樂定是一種α2腎上腺素能激動劑,調節下行性抑制通路。在所選取的重症難治性 CRPS 患者中,硬膜下應用可樂定可減輕疼痛感,效果持續至治療結束後6小時;但是有著重要的不良反應,如鎮靜和低血壓。
因為研究設計的侷限性、樣本含量小、隨訪時間短,上述研究提供的證據質量等級很低;而且由於潛在的不良反應和有創性方法,這種治療方法應僅侷限於對其它方法無效的病例。儘管如此,口服抗抑鬱藥物也應當考慮作為處理CRPS 疼痛神經病理部分的選擇。
對傳入 - 傳出反饋的干擾
對身體知覺的干擾
對疼痛刺激的處理並不侷限於痛覺傳入通路,還有很廣泛的皮質網格結構也與之相關:軀體感覺區域、島葉和扣帶回區域、意識知覺必須的額葉和頂葉區域、注意力調製和植物神經反應調控等。從受累組織到皮質下和皮質部軀體感覺中樞與軀體和內臟運動中樞有本體感覺傳入反饋,有假說認為該反饋功能紊亂在導致
CRPS 發生機制中有重要作用。
有些CRPS患者表現出類似於神經病理性忽視的症狀,雖然與經典忽視症狀不同,患者明白自己存在功能紊亂。這一發現促成了以下觀點:這種忽視樣症狀是肢體特異性的,與疼痛強度正相關,降低了觸覺敏感性,可能用“軀體知覺障礙”描述更為適合。
一些CRPS患者主要軀體感覺皮質內反映受累肢端的體感地圖縮小,痛覺強度和機械性痛覺超敏與這種縮小相關,且臨床症狀改善與體感地圖復原相關。因傳入神經阻滯或疼痛輸入訊號增強產生皮層代表區的變化,這些變化很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可觀察到的軀體知覺障礙,並且可能導致傳入傳出反饋機制障礙。
視覺控制的重要性
已知痛覺感受過程會受到視覺輸入訊號的影響。當受試者看向自己的軀體時,他們對痛覺刺激的神經應答會被減弱,所報告的痛覺強度也會降低。這種現象被稱作視覺誘發性痛覺缺失。對軀體大小的視覺變形可調節痛覺感知。
例如提供一個縮小了的幻肢外形讓其看見可減輕幻肢痛;在慢性手部疼痛患者中,將患肢作相似的視覺縮小處理可減輕運動誘發性疼痛和腫脹症狀。這種現象可用患者對刺激的感受區域在解剖學區域與視覺空間區域發生了不一致來解釋。
與健康對照相比,CRPS患者在患肢和健康肢體均出現了定位困難;通過視覺控制可顯著改善患肢的精確定位能力。已知視覺、軀體知覺障礙和痛覺與 CRPS聯絡密切。相互矛盾的視覺資訊可減輕一些CRPS患者的疼痛和 / 或感覺障礙、非對稱性外周血管舒縮交感反應、以及外周血管張力障礙等症狀。
感覺資訊和運動資訊的矛盾
出現軀體感覺改變和皮層重構時,患者的皮層運動和感覺地圖不再能精確地反映軀體部位,可能導致運動感覺功能紊亂,最終導致疼痛產生。一項對健康志願者的研究證實,當看著鏡中的某一肢體並在對應肢體進行不協調運動時,運動感覺資訊的矛盾可誘導產生疼痛和感覺障礙。當CRPS患者看著鏡子時,觸碰健康肢端可誘發隱藏起來的患側肢體對應區域的疼痛或感覺異常。
重建錯配的傳入 - 傳出反饋
物理療法和職業療法可被認為是CRPS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治療方法。臨床經驗和隨機對照研究都清晰地顯示,物理療法在減輕疼痛和重建患肢功能方面是極其重要的。職業療法能進一步促進復原。已證實在兒童CRPS患者應用標準物理療法能達致長期疼痛減輕和功能改善的效果。
一直以來有假說認為運動意圖、本體感覺和視覺之間的不一致可導致情感感知性疼痛;因此(這些)治療可能是重建皮層資訊通路完整性的最佳方法。患者戴著特製的、能使健側發生視覺移位的稜鏡進行目標指動,一天一次,持續2周,可確實減輕CRPS患者的疼痛和其它相關症狀。
此外,雖然映象視覺反饋的效果主要根據對卒中後CRPS患者的評估得出,但是該方法是CRPS治療中的常見療法。已有證據顯示包括將一些偏側認知任務按固定順序組合、想象手部活動和映象治療在內的分級運動訓練法能減輕CRPS患者疼痛症狀和改善功能,但是這些證據應慎重解讀,因其樣本容量小,方法學也存在侷限。
中樞運動功能障礙
已有證據顯示鞘內注射巴氯芬對CRPS肌張力障礙症狀治療有效,但是這些研究也報道了很多與巴氯芬和鞘內注射相關的併發症和不良反應,包括嗜睡、精神症狀、尿瀦留、穿刺後頭痛、腦脊液漏、感染、以及導管裝置遊走或移位。這些研究的小容量樣本和侷限性意味著它們僅僅是3級證據。
心理症狀
在CRPS病程中常常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心理症狀,如焦慮、抑鬱和人格異常,但是這些症狀是先於CRPS出現還是繼發於CRPS出現還存在爭議。根據大多數的研究,CRPS患者的心理特徵與其它慢性疼痛患者並無區別。
此外,大多數前瞻性研究未發現CRPS患者比從初始創傷完全恢復者出現更多的心理症狀或出現特殊的心理特徵。近期一篇綜述總結稱現在的確無證據證明在CRPS中存在特定的人格或心理學預測指標。
儘管有這些發現,可是CRPS與不良心理健康結局事件相關也是很明確的,如疼痛和肢體殘疾導致的抑鬱和焦慮增加,心理和行為因素也可輪流促進CRPS的病理生理進展。
心理症狀可影響CRPS的一項可能的機制是因為慢性壓力如抑鬱、焦慮、疼痛或其它生活壓力導致系統性兒茶酚胺釋放,使得痛覺感受能力增加,也使得血管舒縮功能異常表現因腎上腺素能受體上調和交感傳入偶聯上調而惡化。
心理共患病可使CRPS惡化,這種觀點被一項隨機單盲前瞻性試驗結果所證實。該試驗對兒童和成年CRPS患者進行了物理療法和認知 - 行為治療,結果顯示能產生長時間的疼痛緩解和運動功能改善。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的關於心理干預措施在CRPS療效的隨機對照試驗。有一些非對照性研究顯示部分其它心理干預措施可能有效,包括鬆弛訓練、生物反饋、認知和行為專注力干預等。
結論
CRPS有著複雜的病理生理機制。雖然通過多種方法瞭解和解讀CRPS的病理生理機制可找到不同的治療措施,但是隻有少數研究評估了基於致病機制的治療方法。缺少這類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CRPS的低患病率,CRPS在臨床體徵和症狀上的高度個體化也提示其潛在機制的異質性。由醫院網路完成的多中心研究可提供大樣本容量,改善分層因素,由此協助評估潛在的治療手段。
CRPS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成功的治療可能需要多種方式加以綜合,包括藥物治療、侵入性治療、物理療法、職業療法和心理諮詢或治療,這使得針對某一種治療方式進行基於單一機制的治療效果研究變得很困難。基於致病機制的CRPS治療研究將需要在倫理道德和改善治療手段急迫性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