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提示,每3個門診病人中,就有2個是伴有各種疼痛病症或症狀的病人。老年人持續性疼痛率高於普通人群,78%的60~69歲的人群、64%的80~89歲的人群有疼痛的問題。因此有專家認為:疼痛是繼呼吸、脈搏、體溫和血壓之後的“人類第5大生命指徵”。 在民間流傳很廣的話語中就有:“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 人們總是簡單的認為疼痛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現,只要病好了,疼痛就會消失。但是,如果引起疼痛的疾病治不好呢?抑或病治好了,卻疼痛依舊呢?這時侯,人們往往不知所措。
疼痛可以是某種內臟器官疾病的一個症狀,例如急腹症、心絞痛等。也可以是神經/血管組織受到刺激成為的一種疾病,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頸肩痛、肋間神經痛、腰背痛、癌症痛和帶狀皰疹後遺痛等。 由於創傷和手術,感染等原因導致的疼痛為急性疼痛,而慢性病,退變性疾病導致的疼痛稱為慢性痛,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糖尿病神經病,癌症性疼痛所引起的間歇性、遷延性疼痛,骨關節退行性變造成的骨關節痛、風溼痛等等。總之疼痛及痛症疾病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是錯綜複雜。
疼痛處理的要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感到疼痛時,尋找緩解疼痛的治療方法和確定其原因同樣重要。
2、疼痛時需觀察其性質、部位,以便於判斷。
3、消炎止痛藥不能作為常規使用,因為它的副作用也比較明顯。
4、輕、中度的肌肉、骨骼疼痛,可考慮使用對乙醯氨基酚。
5、重度的疼痛可加用強鎮痛劑。
6、神經病變性疼痛要合併使用抗癲癇類止痛藥。
7、藥物不能止痛時,可配合或聯合運用非藥物療法如手術治療。
8、當疼痛持續存在時,要到醫院尋求醫生幫助。若遇到自己難以把握的疼痛情況,不要濫用止痛藥,以免掩蓋病情,延誤診斷,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對於慢性疼痛的鎮痛,必須多學科綜合治療。 相鄰學科治療“疼痛”既相互配合,又有明確區別分工。比如,麻醉科以手術中止痛和治療急性疼痛為主;骨科主要以手術治療骨損傷;神經科和腫瘤科主要以藥物治療相關疼痛;康復理療科則以物理方法治療為主。疼痛醫學的治療手段,已經從單純藥物治療轉向多學科綜合治療,擁有神經阻滯、射頻熱凝、脊髓電刺激等先進醫學技術,
慢性頑固性疼痛本身就是疾病,劇烈的或長期延綿不斷的疼痛,會使人體各器官各系統的功能發生紊亂。長期以來對疼痛的認識及控制疼痛措施確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也曾使患者由於疼痛不能及時控制和緩解而飽受痛苦的煎熬,不少人因此而喪失勞動力。因此要重視疼痛疾病的早期診療,主要是加強對原發的急性疾病的及時治療避免遷延反覆;還要針對於慢性疾病堅持長期合理用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減少慢性疼痛的發生率。疼痛發作要尋找專科醫生進行診治正確使用鎮痛措施,減少誤診和誤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