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治療師 蔣茜

  一、何謂語言治療師?

  由於目前國內語言治療師還沒有專業證照,因此語言治療師的養成教育有多種管道。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正努力爭取立法,讓國內的語言治療專業人員都能具備國家專業證照,提升專業質量和形象。以下簡單地說明四種不同的養成管道:

  (一)國內外大學及研究所本科系畢業者:目前國內的聽語相關科系有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以及高雄師範大學溝通障礙教育研究所。這些學校的訓練內容包括40學分以上的聽語解剖學、聽語生理學、聽語病理學、聽語聲學、語言及吞嚥評估、語言及吞嚥治療等課程以及在臨床督導下完成375小時以上的臨床實務訓練。臨床實務訓練的範圍包括構音異常、嗓音異常、語暢異常、兒童語言異常、神經性語言異常和吞嚥異常等個案的治療。這些大學和研究所每年約可訓練70名左右的聽語專業人員。

  (二)大專以上相關科系(如護理系、心理系、衛生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及語言學研究所)畢業,完成六個月醫學中心聽語專業訓練。

  (三)大專以上相關科系(如護理系、心理系、衛生教育系、特殊教育系及語言學研究所)畢業,並具備儲訓班證書者。

  (四)大專以上畢業,並且修完語言治療相關專業課程20學分以上,在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資格認定的指導老師督導下,完成六個月以上的語言治療職前訓練或在職訓練後,通過學會的筆試和臨床實習考試,取得學會鑑定合格證書者。

  語言治療師的專業工作專案包括:兒童溝通障礙的評估、診斷與治療;成人溝通障礙的評估、診斷與治療;吞嚥障礙的評估、診斷與治療;溝通輔助器的設計與運用等。語言治療師經常透過各種測驗與儀器來進行溝通與吞嚥問題的評估,並且在完成溝通和吞嚥障礙的問題診斷後進行治療。此外,語言治療師也提供語言、溝通及吞嚥問題的相關醫療與社會資源等的諮詢服務。在學校裡,語言治療師能協助老師評估學生的溝通或吞嚥問題,並提出有效策略的建議,讓老師列入學生的個別教育計劃中,並在平日的教學中執行;必要時,語言治療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直接治療,來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語言治療師的服務內容是什麼?

  當老師發現疑似有吞嚥或溝通問題的學生而轉介給語言治療師後,語言治療師會進行詳細的診斷性評估。吞嚥障礙個案的評估內容包括:吞嚥困難的情況、過去的醫病史、吞嚥器官的構造和功能、及適合的進食方式和食物型別等。溝通障礙個案的評估內容則包括所有影響溝通障礙的因素,例如說話能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社會和家庭環境等。評估後,語言治療師會確認介入方式與訓練的策略,並且將評估結果提供給教師,作為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和課程教學的參考,同時讓家長知道可以在家裡進行哪些復健的活動。

  語言治療師的復健介入方式,可分為抽離式的個別訓練以及團體訓練。如果需要,也可以進入班級參與教師的教學。語言治療師會以嫻熟的行為改變技術,循序漸進地改善個案習慣的溝通行為。例如,透過可以引發溝通行為的情境,示範正確的反應,有技巧地誘發學生做出正確的溝通反應,並記錄學生改善的情況。接著讓學生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中,不斷地應用。

  語言治療師到校服務的優點很多。治療師能在學生的學習情境內進行實地觀察和評估,也能提供以學期為單位的語言訓練目標和方法上的建議,協助任課老師針對學生特定的問題,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例如,「增進語言理解能力」、「增進語言表達能力」、「改善書寫和閱讀能力」、「溝通輔具使用」和「語文教材設計」等項可以是語言治療建議訓練的重點。針對學生說話方面的障礙(如發音不清楚、嗓音沙啞、說話結巴等),如果較難在團體課堂中進行訓練,可以轉介到醫療院所進行一對一的評估和治療。雖然如此,說話有困難的學生很需要班級老師的鼓勵和支援,必要時給班上同學適切的說明,讓個案不會承受同學異樣的眼光。

  三、老師可以轉介哪些學生給語言治療師?

  在學校裡,語言治療師服務的物件包括有吞嚥障礙與溝通障礙的學生,以下進一步說明這兩類障礙出現時可能會有的徵兆:

  (一)吞嚥障礙:

  廣泛來說,舉凡和吞下食物有關的行為(如幫助食物咽入的坐姿等)、感官訊息傳遞(如視覺、味覺、觸覺和嗅覺訊息的整合和協調等)、神經肌肉運動功能(如有效的咀嚼、不讓食物溢流口外等)、認知能力(如用餐情境的適切表現、能接受他人將食物送到口中等)、生理反應(如口水分泌、吞嚥反射等)等方面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都算是吞嚥障礙。以腦性腦性麻w學生為例,由於運動口腔的功能不佳,食物送入口中後,要費力地咀嚼,而且舌頭還會一直向外推出,使食物無法順利形成食團而咽入,而造成吞嚥困難。

  由於吞嚥障礙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速度和健康程度,越早進行處理越好。對於嚴重的吞嚥障礙,通常家長早已尋求醫療單位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可能只需要語言治療師到校針對學生在校用餐的方式提供建議。然而,對於吞嚥問題不明顯的學生而言,家長可能還不清楚子女是否有這方面的困難時,老師的轉介就是關鍵。以下簡單說明吞嚥障礙的行為徵兆。當老師發現學生有以下的狀況時,可以轉介給語言治療師:

  經常性的咳嗽(如慢性支氣管炎)、複發性肺炎、難以控制的氣喘、經常性或持續長時間的上呼吸道感染。

  吃東西時,口中食物常掉出嘴外或是常流口水。

  只吃某一型別的食物(如流質、糊狀物或乾飯)。

  餵食或嚥下食物後會立刻咳嗽、嗆咳。

  吃飯時,身體活動力或清醒度明顯降低。

  吃飯後,嗓音會變得混濁、或有呼吸費力的現象。

  常會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或者合併上述的情況。

  在進食時,如果吞嚥困難出現的次數增加,演變為長期吞嚥障礙的機會就更大。因此,平時老師對學生進食期間的觀察或健康情況的瞭解,都有助於及早轉介做吞嚥障礙的評估,以改善他們的吞嚥困難或後遺症。

  (二)溝通障礙:

  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要先聽到並理解他人所說的內容,接著,要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讓他人理解自己所說的話。在這樣看似簡單的溝通情境中,有很多自動化的神經生理、知覺及訊息處理等過程在進行。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溝通上的障礙。有些身心障礙學生甚至會同時具有多重管道的溝通問題,例如伴隨聽力損失的智慧障礙學生,不只聽不清楚他人的話語,對聽到的訊息也無法理解其中的意義。

  由於溝通障礙造成的原因與結果常會互動影響,沒有正式評估是不易辨別的。在學校裡,學生如果出現溝通障礙,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表現。以下說明溝通障礙影響學習的狀況。如果老師發現學生有以下的狀況時,就可以轉介給語言治療師:

  有聽力困難的現象:聽不清楚老師或同學所說的話,或經常需要說話的人一再複述。這類學生可能閱讀能力正常,語言理解能力也正常,但會因上課的座位距離改變(如變近或變遠)而影響其聽力狀況,以致學業表現也會不同。

  有聽覺記憶力的問題:雖聽得懂老師上課的內容,但是一下子就忘了,也因此無法參與課堂內的討論。

  有語言理解的問題:語言理解有問題。例如聽不懂或無法完全理解抽象的語彙、較複雜的句法或有幾個轉折的連線詞。

  有說話的問題:雖然聽得懂老師的話,也知道答案,但是說話不清楚、嗓音沙啞,或是有口吃的問題,使得老師和同學需要很費力或要請他重複很多次,才能聽得懂他在說什麼。

  有語言表達的問題:還不太會說話、只能發一些聲音或說幾個字、或是常會說錯話。例如,「臭水溝」會說成「溝水臭」;或明明知道答案,卻想不起來用哪幾個字來說。

  有閱讀或書寫困難的問題:雖然聽得懂老師上課的內容,但是卻無法正確寫下來;常會寫出錯別字、部首相反或創新字等;看不懂書面資料或簡圖等視覺符號;或在圖片和文字的比對上有明顯的困難。

  因生理因素造成的溝通問題:此處是指先天或後天生理性障礙(如智慧障礙、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顏面傷殘、脣顎裂、腦性麻w等)伴隨而來的溝通問題,可能會造成語言理解、表達和說話能力的問題。此外,身體病弱的學生(如血癌、心臟病、早衰症等個案)由於常需要留在醫院治療,與外界環境接觸機會較少,因此認知與語言的學習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上述種種溝通障礙,隨著嚴重程度不同,對學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學生常常很難在一般上課情境順利進行學習,需要特定的教學方式才能發揮最大潛能。此外,這些障礙除了直接造成學習成果不佳,也常伴隨著上課容易分心、缺乏自信、偏差行為、負面情緒和同儕關係不佳等問題,讓老師處理起來更為棘手。有時輕微者容易被其他表面行為所遮蔽,讓老師誤以為學生只是單純的學業成績低落或是同儕關係不佳。例如,在語言理解方面有輕微困難的孩童,因為常聽錯話或只聽到部份而做出不恰當的反應,所以不受同儕歡迎;也常因為聽不清楚老師的口頭說明和指令,導致學業表現較差。因此,一旦老師懷疑學生的學業成績低落是溝通問題所造成時,最佳的處理就是轉介給語言治療師進行診斷性評估,找出學生的溝通問題並擬定個別化教育計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