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名“震顫麻痺”,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Parkinson)於1817年首次報道。該病是一種發生在黑質和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通路變性的疾病,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調節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徵。
一、腦可塑性理論
我們的大腦有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的,即在結構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適應現被改變了的能力。腦可塑性理論的形態學改變的基礎是代償和功能重組。在代償和功能重組中,特定的康復訓練是必須的。通過訓練和神經刺激,使病灶鄰近或對側組織產生代償作用,促進損傷神經軸突側支長芽和突觸更新,促進潛在通路和突觸的重新啟用,加速被損傷功能的恢復。
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影響功能恢復的因素
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急性期(24小時以內)和早期(3個月以內),一些內部因素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自發的恢復,後期(3個月至2年)和晚期(2年以上)則主要靠外界因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恢復。其外界影響因素主要有:
1、藥物因素:早期調節滷壓,儘早使用神經營養因子等促進腦功能恢復的藥物;
2、環境和心理社會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心理素質,優美的療養康復環境,家庭、組織和社會人員的關心和支援,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重塑都具有重要作用;
3、功能恢復訓練:在中樞神經系統康復中,無論損傷早期、後期、晚期,功能恢復訓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過去相對無效的或新形成的突觸的效率,需要反覆訓練、運用,會越來越高;
②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恢復有時需系統外的結構重組和代償,必須要反覆訓練和學習;
③反覆大量的刺激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結構、生理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變,外周刺激和感覺反饋在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和幫助個體適應環境和生存中具有重要意義。
三、用於帕金森病的康復治療方法
綜合康復療法的基礎是神經修復及促進側支生長,在神經修復及促進側支生長的基礎上,加以高強度的神經康復訓練以及科學的治療,達到神經調控和刺激,從而實現神經-肌肉功能的康復,幫助帕金森病人恢復運動、語言和智力及參與社會能力等功能。
1、神經修復:主要是指神經結構的修復,包括神經再生、修補或替代和重塑,這一修復目前主要是運用神經修復類藥物實現的,比如:口服腦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或注射神經節苷脂等神經修復類藥物和神經營養因子;
2、神經康復:是通過代償性運動或者替代性運動方式來完成過去可以完成的活動,這裡主要是指高強度的神經康復訓練。通過專業的康復訓練,結合溫泉水療,水中運動、水中體操等,促進肢體運動、語言和智力功能及參與社會能力的康復,實現神經運動功能的代償和提高個體參與社會的能力;
3、神經調控:是指在神經科學層面,運用光療、電療(微波、超短波、中頻電等)、磁療等物理或化學手段,通過激發神經通路和環路,從而來改善症狀。
四、討論
綜合康復療法治療帕金森病實踐證明,以藥物修復受損神經元為主導,加以科學的溫泉水療、物理康復和神經調控等綜合康復治療,能更有效防止單純用藥的“開-關”現象等副作用,阻止帕金森病的進展,促進患者的康復,改善患者神經生理功能,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故,早期帕金森病人的康復水療治療介入尤為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