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或直腸因病理原因形成的與肛門周圍面板相通的一種異常管道,稱為肛管直腸瘻,簡稱肛瘻(anal fistula),中醫亦稱痔瘻或肛漏。其特徵為瘻管內口多位於肛竇內,管道穿過肛門直腸周圍組織,外口位於肛周面板,經常有膿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每因外口閉合而致區域性腫痛,繼而在原外口處或附近重新潰破出膿,如此反覆發作,經久不愈。肛瘻是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在我國約佔肛腸病發病人數的1.67%~3.6%,國外約為8%~25%,發病高峰年齡在20~40歲,嬰幼兒發病亦不少見;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5~6:1。
肛瘻絕大多數是由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發展而來。待膿腫破潰或切開引流,濃液流出,腫塊消散,成為瘻管,其主要表現如下:
1、流膿:濃液流出的數量多少、性質與瘻管形成的時間、瘻管長短、粗細、內口的大小等有關。新生成的肛瘻流膿較多,膿稠,味臭,色黃,以後逐漸減少,時有時無,成白色,質稀薄。若忽然膿液增多,表示有新膿腔生成。有時外口暫時封閉,流膿停止,體溫上升,區域性腫脹,再度形成膿腫。封閉的外口再穿破,或形成另一新的外口,又出現溢膿。內外瘻粗大者,有時有糞便氣體從外口流出。粘膜下瘻,潰口多在肛緣或肛竇內,膿液常由肛門流出。單口內瘻,膿液與血混合,常由肛門流出,有時糞便上可見幾條血絲。結核性肛瘻,膿液多而清稀,色淡黃,呈米泔樣,可有乾酪樣壞死物。
2、疼痛:若瘻管引流通暢,一般不感疼痛,僅感覺在外口部位發脹不適,行走時加重。若外口閉合,或引流不暢,膿液積聚,可出現區域性脹痛或跳痛。若內口較大,糞便進入瘻管,則有疼痛,排糞時疼痛加重。單口內瘻常見直腸下部和肛門部灼熱不適,排便時感覺疼痛。粘膜下瘻常引起肛門墜脹疼痛,向腰骶部放射。
3、瘙癢:肛門周圍面板因分泌物的經常刺激,感覺潮溼瘙癢,甚至引起肛門溼疹,出現面板丘疹,或表皮脫落,長期刺激可致面板增厚呈苔蘚樣變。
4、排便不暢:一般肛瘻不影響排便。高位複雜性肛瘻或馬蹄形肛瘻,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腸環纖維化,或瘻管圍繞肛管,形成半環狀纖維索環,影響肛門括約肌的舒縮,可出現排便不暢。
5、全身症狀:一般肛瘻常無全身症狀,但複雜性肛瘻和結核性肛瘻,因病期長,有的帶病數十年,常出現身體消瘦、貧血、便祕和排便困難。若為急性炎症期,再次感染化膿,則出現膿腫的全身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