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肺部小結節、乳房有鈣化點,這些常見諸於體檢報告單的字眼時常讓手揣報告單的人們心頭一緊。在眾多普通人眼裡,結節就是眾多癌變前發出的一種訊號。更有甚者直接將結節、鈣化點與癌症畫上了一個等號。
其實,結節、鈣化等臨床症狀並非都是“壞東西”,對於這些症狀,我們不要過分擔心,也不能掉以輕心,“分類而論”才能使我們第一時間捕捉到癌變的“蛛絲馬跡”。
良惡之辨需綜合判斷
100個人接受體檢,約有6成都會拿到頭頸部或者肺部“小結節”的診斷報告。“小結節”已經成為體檢中的一個高頻詞彙。相較過去十年,據不完全資料統計顯示,“結節”的檢出率提高30%左右。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當下這麼多人這被扣上“結節”帽子的緣由。
其實,30%檢出率提高的背後,得益於當下診斷裝置的推陳出新。B超、低劑量螺旋CT、核磁共振、鉬鈀等癌體檢“利器”的不斷湧現。這些技術的聯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諸多原位癌的檢出率,特別是直徑小於1cm的“小東西”在先進診斷裝置面前變得無處遁行,這其中也包括一些良性的結節。
臨床中,醫師對於“小東西”的良惡判斷絕不僅憑一紙影像報告。體格檢查、血生化檢查、高危因素判斷、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的詢問都是準確判斷“小東西”良惡的參考依據。在乳腺疾病的診斷中、B超、鉬靶X射線的診斷準確率是80%,兩者相加能提高到90%。而加上臨床的觸診檢查,準確率才能提高到95%。
對於常見的肺部小結節同樣也需要臨床判斷結合儀器診斷,才能做出較為客觀的診斷結果。有鈣化的甲狀腺結節則應該引起重視。假使患者有肺結核的病史,那麼結核(陳舊性病變)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是40歲以上,沒有肺結核病史,但有長期吸菸史的則應該考慮肺癌的可能。另外根據病灶在肺部的位置,也可以有個初步判斷,發生在上肺部的病灶,癌腫的可能大,下肺部則是結核的可能性較大。
判斷良惡的金標準還要靠病理
臨床診斷中,病理被譽為診斷中的“金標準”。如今,影像診斷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普通人的體檢專案。對於臨床中能夠較快進行辨識良惡性的結節,我們可以在無創的情況下得到明確診斷。諸如肺部小結節,醫生根據結節邊緣是否光滑、是否呈現毛刺狀,大小是否超過直徑1cm、所處位置等資訊,再結合患者有無吸菸史、有無家族史、症狀表現等臨床診斷,較為準確、快速地為結節定性。
但對於一些深處腹膜後或者位置較為隱匿、形態難以判斷的結節或者病灶而言,在傳統的影像診斷難以準確診斷之時,我們還會進行有關的檢查來進一步為病灶診斷定性:如薄層掃描的高分辨CT以及影象三維重建進行結節的細緻分析,有條件的可行正電子發射體層掃描(PET)來幫助鑑別良惡性質,甚至穿刺活檢,拿到病灶組織,第一時間獲悉“金標準”的診斷。
另外對於諸如胰腺癌等深處腹膜後的微小病灶,僅有的增強CT影像資料難以為病灶定性,此時我們醫生就需要超聲內鏡的引導。既可直接觀察胃腸道內壁,又可同時進行實時動態超聲掃描,不僅可獲得消化道層次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血供的超聲影象,又可對腹腔、縱隔與盆腔內臟器進行近距離超聲波掃描,較快地定位病灶位置。用細穿刺針於胰腺頸部微小病變內抽吸組織及細胞,成功拿到胰腺病變的細胞和病理組織標本,可以第一時間獲得病理精確診斷,明確病灶的良惡性,為後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