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產科 主任醫師 林暉

  陰道為開放性腔道,是人體內重要微生態區之一,正常情況下是以乳酸桿菌等優勢菌為主要組成的微生態系統。陰道微生態平衡是維持女性生殖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一旦出現微生態失衡或菌群失調,則可能引起生殖道感染等疾病。

  一、什麼是陰道微生態系統

  女性陰道是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其內寄生著50多種微生物,主要棲居於陰道四周黏膜的皺褶中,其次是穹隆,部分在宮頸。陰道菌群中的主要常駐菌有乳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棒狀桿菌、B族鏈球菌、糞腸球菌、支原體、假絲酵母菌、消化球菌和類桿菌等,乳酸桿菌是陰道內主要常駐菌,佔陰道常駐菌的90%以上。

  二、陰道微生態平衡的作用

  陰道內正常菌群與宿主、環境保持著協調的、動態的平衡,即陰道微生態平衡,可發揮以下作用:

  ①生物屏障作用:有層次、有序地定植在陰道粘膜上皮的正常菌群,猶如一層生物膜,不僅對宿主起佔位性保護作用,而且直接影響定植力,使其他致病菌不易粘附於陰道粘膜上皮。

  ②維持酸性環境:如前所述,乳酸桿菌使脫落上皮中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環境維持弱酸性,有利於抑制許多微生物生長,而維持陰道自淨作用。

  ③免疫作用:和其他部位正常菌群一樣,對宿主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有利於抵禦致病菌的入侵。

  三、影響陰道微生態的因素

  1、雌激素水平

  陰道上皮細胞表面有雌激素受體,雌激素與受體結合,啟動上皮細胞一系列生理活動,包括糖原的生成。由於婦女一生中雌激素水平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不同年齡階段的婦女陰道菌群也有變化。婦女在月經週期內的雌激素也存在一定的變化,因而也會相應出現陰道菌群的變化。

  2、性生活

  性生活對陰道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精液呈弱鹼性,一次性交後8 h內陰道pH值不能恢復正常。同時,性生活也有傳播疾病的可能,如淋病雙球菌、衣原體、人體支原體及解脲支原體等均可由性交帶入陰道內,產生相應的感染疾病。另外,避孕器具(避孕套、子宮帽、陰道隔膜、陰道橡皮圈、宮內節育器尾絲等)的應用,也會對陰道微生態平衡產生影響。

  3、其他

  生殖道手術、藥物(全身或區域性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往往會改變陰道內環境,全身疾病,如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全身或區域性感染等也是影響陰道微生態平衡的因素。此外,個人生活和衛生行為、經期衛生用品、社會經濟地位等也會對陰道環境有所影響。

  四、陰道微生態失衡(菌群失調)

  1、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正常婦女陰道內有假絲酵母菌寄居,正常情況下與機體處於共生狀態,不引起疾病,其中白假絲酵母菌最為常見。一旦陰道微環境中平衡狀態被破壞後,白假絲酵母菌則由酵母相轉為菌絲相,在陰道內大量生長繁殖,引起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外陰瘙癢、灼痛,以夜間為重,還可伴有性交痛,排尿時灼熱感。婦科檢查時可發現,分泌物為白色、稠厚、豆腐渣樣,甚至塊狀,外陰陰道粘膜充血水腫。通過對分泌物的顯微鏡檢查,找到白假絲酵母菌的芽胞和假菌絲者則可確診。主要以抗真菌治療,但較易復發或重複感染。

  2、細菌性陰道病

  細菌性陰道病是由多種細菌的複合感染而致,患者陰道內乳酸桿菌數目減少或缺失,而其它陰道微生物群數量增加,乳酸桿菌的優勢地位被加德納菌及混合性厭氧菌群所代替。

  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白帶增多並有異味,一些患者尚可出現外陰瘙癢及燒灼等不適症狀。檢查發現陰道內乳白色勻質分泌物多,而陰道粘膜無充血等炎症表現。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斷標準,目前較廣泛採用的有以下四項:

  ①稀薄勻質的陰道分泌物;

  ②分泌物有異味(氨氣味試驗呈陽性);

  ③陰道pH值大於4.5;

  ④陰道分泌物塗片查見線索細胞。四項中有三項呈陽性即可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病。主要治療以抗厭氧菌治療。

  3、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屬於性傳播性疾病,發病率很高,是常見的陰道炎。滴蟲的感染與陰道內的環境有密切聯絡。最適宜陰道滴蟲生長的pH值為5.2~6.6。健康婦女陰道中以乳酸桿菌為主要菌群,使得陰道pH保持弱酸性,抑制滴蟲生長。而在陰道環境失衡時,由於陰道pH值增高,使隱藏在腺體或陰道皺襞中的滴蟲易於繁殖,滴蟲消耗陰道上皮細胞內的糖原,妨礙乳酸桿菌酵解產生的乳酸減少,使陰道內pH值趨於鹼性,有利於滴蟲及其它致病菌的生長,使陰道微環境失衡加重。

  滴蟲性陰道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白帶增多,呈乳白色或黃綠色,有時為膿性白帶,常呈泡沫狀,有臭味,其次為外陰瘙癢,以陰道口及外陰為顯著,伴有燒灼感及性交痛。分泌物的顯微鏡檢查,找到陰道毛滴蟲即可確診。主要治療以抗滴蟲治療。

  陰道微生態失衡引起的陰道炎發生率高,可反覆發作,是危害婦女生殖健康,給廣大婦女帶來困擾的婦科炎症。要想祛除病痛除了針對致病菌治療外,重新建立健康的微生態也很重要。需要去除誘因,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衛生,避免濫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