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頻尿急尿痛是女性排尿障礙最常見的問題,很多泌尿外科醫生在處理這類疾病時有自己的經驗,但總有少數患者經過反覆多次治療仍不能解決問題。有一類疾病叫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 IC) 是一種以尿頻、尿急、夜尿和慢性盆腔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以治療但無法治癒的疾病,在臨床上很容易被醫生忽視,患者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下面就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徵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做一介紹。
1、什麼是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是包括儲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區劇烈疼痛、尿急、尿頻、尿痛、夜尿增多,同時尿培養陰性等一組症狀的下尿路疾病。1915年Hunner最先報道,曾稱為Hunner 潰瘍,Hand於1949年發現粘膜潰瘍較少見,最多的改變為膀胱容量擴大時粘膜下小的、散在的出血點。1978 年Walsh用“glomerulations”一詞來描述,意為聚整合小群或腎絲球樣改變。
2、間質性膀胱炎發病機制:
目前尚未明確,包括感染因素、肥大細胞活化、神經源性炎症、膀胱上皮通透性改變、自身免疫/ 炎症反應等可能與IC有關。
3、間質性膀胱炎發病特徵
好發年齡為30 C 70 歲,30歲佔30%,平均診斷年齡42-46歲,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10倍。尿頻:尿頻(可超過60次/天)。早期或輕度患者,尿頻有時是唯一症狀。
尿急:排尿緊迫感,可伴疼痛、膀胱脹或痙攣。疼痛:可發生於下腹部、尿道或陰道區域、性交痛。男性可出現睪丸、陰囊和/或會陰部疼痛以及射精痛。其它症狀:肌肉和關節痛、週期性偏頭痛、過敏反應和胃腸道症狀。許多IC患者僅存在膀胱症狀。膀胱排空後症狀有緩解。
4、間質性膀胱炎診斷標準
尿頻、尿急、盆腔疼痛的患者,排除了其他病因,均應考慮IC的存在。2003年美國 NIDDK美國衛生署糖尿病消化系腎臟研究中心的診斷標準為:三個症狀:尿頻、尿急和疼痛,同時排除其他疾病。疼痛是最主要的,典型的是膀胱充盈時疼痛進行性加重,膀胱排空時疼痛減輕。麻醉下80-100cmH2O壓力膀胱注水後 1-2min,粘膜出血點瀰漫分佈,至少在膀胱的3/4個象限發現,每個象限不少於10個出血點。鉀離子通透試驗對IC 的診斷有一定價值。麻醉水壓擴張+膀胱鏡檢發現肥大細胞是公認的診斷IC的方法。
5、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根據2005 年國際尿控協會(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 及第3 屆國際尿失禁諮詢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 ICI) 的意見, IC 的治療方案包括一線方案和二線方案。一線方案:飲食調整及行為調節、藥物治療(含口服、靜脈) 、膀胱藥物灌注、物理治療; 二線方案: 包括逼尿肌A 型肉毒毒素注射、膀胱內去傳入神經藥物灌注(辣椒辣素)、神經調節及手術治療。
正是有這麼多得治療方法,才使得這種疾病很難治療。這是患者和醫生都應該明白的問題,目前對於IC 尚無確實可靠的治療方法。沒有一種單一的治療方法能有效緩解每一個患者的症狀,事實上大部分患者能從某一種治療或某種聯合治療方法中受益獲得症狀的緩解,但治療的效果和滿意度因人而異,症狀的緩解多為暫時性的,常常需要反覆治療。目前在IC 的各種治療中,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應該作為IC 的一線治療方案,其能使大部分患者症狀得到改善。膀胱水擴張是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並能協助診斷,推薦作為一線治療方案。口服藥物、膀胱灌注和膀胱水擴張可同時進行,聯合用藥常常能取得更好的療效。膀胱壁注射A 型肉毒桿菌毒素是二線方案中惟一推薦方案,其他均為可選方案。對口服藥物及膀胱內灌注治療無效的頑固性IC 患者可以考慮神經調節治療。手術治療僅作為在所有保守治療失敗後選擇的一種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間質性膀胱炎並不是不可治療的,只要得到正確的診斷,加上專業醫生科學的治療,應該說由專業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個體化治療方法,這種“疑難雜症”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至少是可以控制到理想的狀態。這需要高水平的泌尿外科專家和患者共同的努力。遺憾的是,大多泌尿外科醫生並沒有關注這方面的疾病,使許多患者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但願有更多的泌尿外科醫生關注間質性膀胱炎,尤其是女性患者,她們更多更多的關心和醫療服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