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術前處理規範
1、腎活檢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法的適應症主要有:
①考慮為瀰漫性病變,如各型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全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糖尿病、結節性多動脈炎、澱粉樣變性等引起的腎臟損害。
②不明原因的血尿,在排除為非腎小球源性血尿時,應進行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③不明原因而持續的蛋白尿。
④經臨床各項檢查,考慮為腎小管--間質病變者。
⑤腎功能不全者,在診斷和確定治療方案存在困難時,尤其急性起病,懷疑為急進性腎炎時,應及早行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以確診並有利於制定治療方案。
⑥當懷疑為慢性腎盂腎炎,但又不能排除慢性腎炎時,而且臨床上又無足夠證據進行鑑別診斷者。
⑦腎移植後出現可疑的排斥反應,或診為排斥反應而治療又無效,或懷疑原有腎病又復發,應進行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
⑧其它,如不明原因的高血壓,病情與治療需要應進行連續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以修正診斷、修訂治療方案者。
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的禁忌症主要有:
①有出血傾向者,如採用抗凝藥物治療、伴有全身出血性疾病、腎功能衰竭有出血傾向、血液透析、因採用肝素化易於出血者等。
②因血管因素如高齡重度動脈硬化、高血壓(血壓在160/110毫米汞柱以上者)、腎動脈瘤等。
③腎內有結核、膿腫或者鄰近器官有感染時不宜進行。
④腎腫瘤、多囊腎不宜進行。
⑤獨立腎或者嚴重腎縮小者不宜進行。
⑥全身狀況不允許者,如妊娠期、過度肥胖、年邁體弱、精神異常或極不配合者、大量腹水者等。
2、術前準備:
①思想準備,包括與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屬的談話,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手術的目的、意義、方法和優點,讓患者充分認識和理解手術的目的和風險。
②術前常規檢查:
(1)感染篩查:乙肝、丙肝、梅毒、H IV,若發現陽性結果,腎組織加作相應的抗原染色;
(2)凝血篩查: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抗凝血酶Ⅲ活性測定及D2二聚體測定;
( 3)肝、腎功檢查,若有心血管疾病者作心功能檢測;
(4)呼吸訓練。術前30min肌內注射立止血1ku,護送患者到B超室。
③手術同意書,在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簽寫手術同意書,手術同意書不得照搬模版,必須在模版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修改,作到切合患者實際,同意書應讓簽字人全文閱讀或醫生全文讀給簽字人聽,真正做到簽字人知曉手術的意義和風險。
二、 術中處理規範
1、患者體位:囑患者俯臥位於操作檯上,上腹墊枕頭,使腎臟頂向背部,並稍側位。
2、患者麻醉:2 %利多卡因區域性麻醉
3、穿刺方法: 用2 %利多卡因逐層區域性麻醉至腎包膜, B超定位後,在B超監視下將穿刺針逐層進針到達腎臟被膜時,平靜呼吸時囑患者屏住呼吸,開槍切割取材,拔出穿刺針, 病人腎活檢後,區域性傷口按壓數分鐘後,以腹帶加壓包紮,平車推入病房。
三、術後處理規範
1、術後絕對臥床休息1 d,常規應用抗生素和止血藥3 d。
2、每半小時測血壓、脈搏一次,4小時後血壓平穩可停止測量。若病人血壓波動大或偏低應測至平穩,並給予對症處理。
3、平臥24小時後,若病情平穩、無肉眼血尿,取下腹帶方可下地活動。若病人出現肉眼血尿,應延長臥床時間至肉眼血尿消失或明顯減輕。必要時給靜脈輸入止血藥或輸血。
4、術後囑病人多飲水,以儘快排出造影劑和少量凝血塊。臥床期間,囑病人安靜休息,減少軀體的移動,避免引起傷口出血,同時應仔細觀察病人傷口有無滲血並加強生活護理。
5、血尿:約有60~80%的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鏡下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現肉眼血尿,為了使少量出血儘快從腎臟排出,除絕對臥床外,應囑病人大量飲水,應觀察每次尿顏色的變化以判斷血尿是逐漸加重還是減輕。血尿明顯者,應延長臥床時間,並及時靜脈輸入止血藥,必要時輸血。
6、腎周血腫:腎周血腫的發生率約60-90%,一般較小,無臨床症狀,多在1-2周內吸收。較大血腫少見,多因腎撕裂或穿至大中血管尤其是動脈造成,多在穿刺當天發生,表現為腹痛、腰痛、穿刺部位壓痛或較對側稍膨隆,穿刺側腹部壓痛、反跳痛,嚴重時血壓下降、紅細胞壓積下降,行B超或X線檢查可進一步證實,一般採取保守治療,若出血不止,可手術治療。
7、腰痛及腰部不適:多數病人有輕微的同側腰痛或腰部不適,一般持續1周左右。多數病人服用一般止痛藥可減輕疼痛,但合併有腎周圍血腫的病人腰痛劇烈,可給予麻醉性止痛藥止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