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術前處理規範
1、術前準備:
①思想準備,包括與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屬的談話,讓患者充分認識和理解手術的目的和風險。
②血管準備,瞭解患者血管條件,擬手術側肢體儘量不作輸液穿刺,必要時需用超聲檢查擬作內瘻手術的血管條件,作到術前對血管情況心裡有數,避免在手術中到處亂找血管。
③病人準備,在擬手術前的1~3天,進行適當的藥物和透析治療,讓病人一般情況顯著改善,能順利承受手術,同時能承受在手術後1~3天暫停透析。
④手術同意書,在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簽寫手術同意書,手術同意書不得照搬模版,必須在模版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修改,作到切合患者實際,同意書應讓簽字人全文閱讀或醫生全文讀給簽字人聽,真正做到簽字人知曉手術的意義和風險。
2、手術通知單: 需有二線老師簽字,方可送到手術室,否則視為無效通知。
3、手術者資質: 需科室宣佈的有相應手術資質人員參與,方可施行相關手術。否則視為違反醫療操作常規。
二、 術中處理規範
1、患者體位:患者取平臥位,手術上肢外展不超過90°
2、患者麻醉:2 %利多卡因區域性麻醉
3、分離血管:以前臂腕紋上約2 cm,橈動脈與頭靜脈之間做長約2~ 3 cm 的縱向切口, 切開面板, 純性分離橈動脈與頭靜脈約3~4 cm,結紮分枝。
4、阻斷血流:將頭靜脈及橈動脈近心端放置血管夾,遠心端結紮並斜型剪斷。
5、肝素鹽水沖洗血管:用1% 肝素生理鹽水沖洗近心端及管腔。
6、吻合方式的決定:如動脈彈性好,無分層,動靜脈內徑在2.5毫米以上,可考慮用鈦輪釘行動-靜脈內瘻吻合;如動脈硬化,彈性差,有分層,或動靜脈內徑太小,需選用7-0 號尼龍線連續外翻全層縫合。
7、開血管夾的順序:先鬆開靜脈端血管夾,用紗布塊覆蓋吻合口,短暫鬆開動脈端血管夾,檢查吻合口有無滲血,如有滲血,可用紗布塊按壓1到2分鐘,如仍有滲血,可區域性加縫一針。
8. 、逢合的順序和原則:應從近心端開始縫合面板,用齒鑷將面板提起進行縫合,以免縫合時損傷血管。
9、傷口的包紮:用伏貼或紗布塊包紮切口,切忌包紮過緊,壓迫血管,造成血流不暢,血栓形成。
三、 術後處理規範
1、患者體位:患者睡覺時宜選平臥位或者向非手術側側臥位,手術側肢體可平伸,忌手術側臥位、忌手術側肢體過度彎曲,以免壓迫手術側上肢靜脈血管,導致靜脈迴流不暢、血液流速減慢,形成靜脈血栓,堵塞內瘻。術後1周內,患者站立或行走時,可用繃帶將手術側前壁懸吊於頸部,使前壁保持在水平位置,以利靜脈迴流,減少內瘻側前臂和手的腫脹。
2、術後觀察:觀察內瘻側手指末稍血管充盈情況,如手指有無麻木、發冷、疼痛等缺血情況。觀察內瘻吻合口處有無血腫,區域性有無滲血。若發現滲血不止或內瘻側手臂疼痛難忍,應及時向住院總彙報,通知住院總及手術醫生處理。如出血為暗紅色,則多為皮下滲血,可給予區域性縫合,如為鮮紅色,且出血量大,則多為內瘻縫合處出血,需到手術室處理。
觀察內瘻血管是否通暢。首先觸控內瘻靜脈端血管有無震顫,或用聽診器聽診有否血管雜音,如觸控不到或聽不到雜音,應查明是否區域性敷料包紮過緊,以致吻合口及靜脈側受壓。禁止在造瘻側手臂進行測血壓、靜脈注射、輸液、抽血等操作,以免造成內瘻閉塞。避免術後立即行血液透析,如透析後滲血,可給予魚精蛋白中和肝素。
3、術後宣教:告知患者保持內瘻側手臂的清潔,防止造瘻側手臂受壓,造瘻側手臂的衣袖要寬鬆,睡眠時避免側臥於造瘻手臂側。教會患者自行判定內瘻是否通暢,每日觸控內瘻靜脈處有無震顫,如捫及震顫則表示內瘻通暢,反之則應馬上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術後1周可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鍊,以促進內瘻早期成熟,每日用內瘻側手臂捏橡皮健身球3次~4次,每次持續10min~15min。一般當靜脈呈動脈化,內瘻直徑增粗,能保證成功的穿刺,提供足夠的血流量時才算成熟,成熟時間一般至少需要1個月,最好在成形術後3個月~4個月後再使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