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2008年南昌制定的慢性鼻-鼻竇炎診斷治療指南,慢性鼻鼻竇炎定義為鼻腔和鼻竇粘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狀持續超過12周,症狀未完全緩解甚至加重。臨床又分為伴有鼻息肉和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
(一)全身症狀:慢性鼻竇炎者的全身症狀多不明顯或較輕,可有頭昏、易倦、精神抑鬱、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二)區域性症狀:
1.鼻阻塞:慢性鼻竇炎者亦常見鼻阻塞,多因慢性炎症引起的粘膜肥厚,鼻甲肥大,鼻內分泌物過多和或伴有息肉形成阻塞通氣所致。(配圖)
2.流涕:注意流涕的性質和量的多少,慢性鼻竇炎時分泌物較粘稠,色黃或灰白色,可呈團塊狀,亦常有腥臭味。牙源性上頜竇炎時,膿涕多帶腐臭味。(配圖)
3.嗅覺減退或缺失,嗅區粘膜炎性變,或形成息肉,或膿性分泌物積蓄於嗅裂等為常見誘因,注意嗅覺減退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完全的的嗅覺喪失多為如嗅區粘膜長期炎性變引起。
4.頭面部疼痛:慢性鼻竇炎者頭痛多不明顯,僅有區域性鈍痛及悶脹感,疼痛時間及部位多較固定;
其中主要症狀是指鼻阻塞和流涕,次要症狀是指頭面部脹痛、嗅覺減退或喪失。
【診斷】
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關症狀為依據,其中主要症狀中的鼻阻塞和流涕必具其一,以及鼻內鏡檢查可見鼻息肉和/或中鼻道膿性分泌物和/或以中鼻道為主的水腫/黏膜阻塞;
和/或CT改變: 竇口鼻道複合體/鼻竇內的黏膜改變。
(一)典型症狀:
詳細詢問病史,瞭解如鼻塞性質,流涕多少、顏色如何、有無異味,頭痛部位、疼痛時間、嗅覺減退的程度和規律。
(二)檢查
常規使用前鼻鏡和鼻內鏡檢查,可見到以下病變:
來源於中鼻道、嗅裂的粘膿性分泌物,中鼻道粘膜充血水腫,同時應注意觀察鼻甲腫脹或肥厚的程度,有無區域性解剖變異。
(三)影像學檢查
CT檢查是診斷鼻竇炎最直接和準確的方法,可以顯示病變鼻竇的位置、範圍、解剖學致病因素、鼻腔鼻竇粘膜病變程度。
【治療】
(一)治療原則:
1.控制感染和變態反應因素導致的鼻腔鼻竇粘膜炎症。
2.改善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
3.病變輕者、非慢性鼻竇炎者及不伴有解剖畸形者,採用藥物治療(包括全身和區域性藥物治療)即可取得較好療效;否則應採取綜合治療的手段,包括內科和外科措施。
(二)治療方案:
1.抗炎藥物:
1.1糖皮質激素:鼻腔噴吸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腫作用,療程不少於12周;全身糖皮質激素:嚴重的複發性鼻息肉或圍手術期,可口服潑尼鬆,需注意併發症的控制,注意觀察不良反應。
1.2 大環內脂類(14元環):具有抗炎作用,推薦小劑量長期口服,療程不少於12周。
2. 抗菌藥物:只限於急性發作,不作為慢性鼻竇炎常規用藥。
3. 減充血劑:不推薦使用。鼻塞嚴重者可短期使用,療程不超過7天。
4.粘液促排劑:可稀化粘液並改善纖毛活性,推薦使用
2.外科手術:目前認為竇口的引流和通氣障礙是引起鼻竇炎發生的最重要的機制,而功能性鼻內鏡鼻竇外科(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即建立在上述理論的基礎上,在鼻內鏡和電視監視下,通過手術以使竇口和鼻竇保持永久通暢的引流和通氣即可達到治癒鼻竇炎的目的。FESS手術創傷小,視角開闊、術野清晰、操作精確。這種手術已經成為當代慢性鼻竇炎外科治療的主體手術方式。
2.1手術原則:糾正鼻腔解剖學異常;清除不可逆病變;儘可能保留鼻-鼻竇粘膜;重建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為鼻腔鼻竇炎症的良性轉歸創造生理性區域性環境,最終達到鼻-鼻竇粘膜形態與功能的恢復
2.2手術適應症:
①影響竇口鼻道複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明顯的解剖學異常
②影響竇口鼻道複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鼻息肉
③經藥物治療,症狀改善不滿意
④出現顱、眶等併發症
2.3
圍手術期處理:FESS手術是功能性手術,因此正規的藥物治療是非常必要的,是不能通過手術替代的。包括術前使用抗生素、鼻內區域性激素、短期全身激素。手術後應定期進行術腔清理,術後藥物治療同上。
【護理評估】
(一)病史
評估患者有無明確的急性鼻竇炎發作史,有無明確的誘發因素,有無特殊的疾病史,家族史等。
(二)精神情感狀況
病人對慢性鼻竇炎的認識,精神及情緒狀態,人格型別,感知和辨認能力,病人對目前症狀的反應,對自己目前疾病的看法等。
(三)全身症狀
患者身體一般情況,包括體溫、呼吸、脈搏、精神狀況等,有無伴發的全身併發症,有無正在發作的需醫療干預的其他疾病。有無慢性鼻竇炎的全身症狀
(四)區域性症狀
包括鼻阻塞的嚴重程度、流涕的性質和量的多少,嗅覺減退的程度,以及與鼻阻塞的關係。頭痛的部位,嚴重程度,時間規律和伴發的其他症狀。
(五)輔助檢查
1.前鼻鏡和鼻內鏡檢查:有無粘膜肥厚、增生、水腫,有無來源於中鼻道或嗅裂的異常分泌物,有無區域性解剖變異。
2.鼻竇冠狀位CT:鼻竇粘膜肥厚或增生,鼻竇積液等
【護理診斷】
1.舒適的改變:鼻竇炎的區域性或全身症狀引起的全身不適。
2. 知識缺乏:缺乏對慢性鼻竇炎的治療、預防和預後方面的知識。
3.疼痛:術前鼻竇炎引起的頭面部疼痛,鼻內窺鏡術後由於:(1)鼻部手術造成創傷,導致炎症物質釋放增加,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2)填塞物壓迫鼻腔粘膜組織引起反應性水腫,區域性缺血、缺氧,導致致痛物質釋放增多,疼痛加劇。疼痛經常致患者睡眠不足,不利於傷口修復和體力恢復,嚴重者甚至引起疼痛性休克。
4.有感染的危險:由於治療效果不佳、病情較重可能出現區域性甚至全身感染加重或伴發其他感染的危險。
5.體溫過高:感染加重引起的全身反應
6.潛在併發症:有可能伴發眶內或顱內併發症。
【護理目標】
1.掌握慢性鼻竇炎預防和自我保健的相關知識。
2.患者的不適感覺和焦慮感覺明顯減輕。
3.鼻竇炎症控制,通氣引流改善。
4.體溫能維持在正常範圍之內,疼痛等不適減輕。
5.沒有感染和併發症的發生或及早發現併發症跡象並及時處理。
6.圍手術期平穩,手術後效果滿意
【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
1.1 解釋慢性鼻竇炎的可能病因,發展過程,治療方法和目的,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原因,康復情況及預防方法。
1.2 解釋鼻竇炎手術的目的、意義、手術方式、術後可能產生的不適感覺和風險術後的反應和不適、注意事項。
1.3 積極處理患者術後不適情況,安慰和鼓勵患者,減輕焦慮,配合治療。
2.治療護理 (詳見鼻內鏡手術護理)
2.1 按醫囑全身和區域性用藥,觀察記錄用藥後的反應和疾病的變化。
2.2 觀察術後生命體徵,進行常規術後護理。詳見後
2.3 觀察術後鼻腔出血情況,必要時積極處理
2.4 如需鼻腔用藥的,指導區域性用藥和如鼻噴劑、鼻用滴劑、鼻腔沖洗等方法。
3. 術前常規準備
3.1 術前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的完善,排除手術禁忌。
3.2 遵囑術前用藥
3.3術前禁食水6-8小時。
3.4術前抗生素皮試。
3.5術前與手術室人員核對患者資訊。
4. 術後護理常規
4.1瞭解麻醉和手術方式、術中情況、填塞情況,有無其他注意事項。
4.2全麻鼻內鏡術後護理常規:
①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監測心電、血壓、指脈氧並給與氧氣吸入各6小時。
②全麻術後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囑患者吐出口內分泌物切勿嚥下,15-20分鐘叫醒患者一次,勿使患者處於昏睡狀態,以便及時吐出口內分泌物,同時觀察口內分泌物並觀察患者有無頻繁吞嚥動作,如口內有較多血液觀察患者有無活動性出血,檢視咽後壁是否有血凝塊或有血液流下,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觀察鼻腔滲血情況,如有血性液體流出及時用紙巾擦去,並將用過的紙巾集中放置勿丟棄,以便觀察出血量。
③全麻一小時後可枕枕頭,六小時後搖高床頭,取半臥位。
④全麻4小時可進少量溫涼開水,喝水前取側臥位含少量水漱口,以便清潔口腔內的殘留血液及分泌物,六小時後可進食溫涼半流食,如稀飯、牛奶、蛋羹等容易消化易於咀嚼的軟食。勿進食羊肉狗肉等熱性及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堅硬食物。
4.3鼻內鏡術後護理常規:
①局麻術後取半臥位,兩小時後可進飲食,其餘觀察護理同全麻術後。
②術後鼓勵患者多飲水,因為鼻腔填塞導致患者用口腔呼吸,口腔沒有對空氣加溫加溼的作用,因此會出現口腔乾燥咽痛不適症狀,少量多次飲水可緩解不適症狀,病房可放置加溼器溼化病房空氣。全麻插管患者咽部不適症狀嚴重時可行霧化吸入治療
③術後監測體溫變化,告知患者術後有可能會有輕度發熱,不超過38.5℃是屬於手術後的吸收熱,是正常現象,不用緊張,可多飲水,一般三天左右體溫會恢復正常。
④額部冰敷六小時以減少區域性血流減少術後出血,同時鼻部手術後鼻腔填塞引起頭部疼痛不適,冰袋冰敷能減輕不適感。
⑤手術當天由於長期禁食臥床加之手術刺激,患者容易出現一過性休克症狀,手術當天囑患者勿下床活動,床上大小便,術後第一天進食後緩慢坐起逐漸適應幾分鐘後站起進而下床活動。
⑥術後儘量取半臥位休息,以利於減少頭面部血流量,減少出血。活動時,頭頸部勿用力,勿用力、長期低頭以免引起術後出血。勿用力咳嗽打噴嚏,囑病人如有感覺想要打噴嚏咳嗽,儘量放鬆身體,深呼吸或者舌頭頂上顎牙齦,如果連續不停的打噴嚏,及時告訴醫護人員,給予抗過敏藥物緩解症狀。以防止用力過猛導致的鼻腔出血。
⑦術後第一天開始適量活動,進食潤腸通便富含粗纖維食物以防止便祕,減少因排便用力而引發的出血的可能。
⑧術後保持口腔的清潔,口炎靈飯前飯後含漱。
⑨鼻腔填塞物48小時候後抽取,術後鼻腔填塞是術後止血的重要措施,因此囑病人勿將鼻腔填塞物自行抽出,告知患者,鼻腔術後會有少量滲血同時鼻腔會產生分泌物混合血液經鼻腔或者口腔流出,坐起或活動時會增多,用紙巾輕輕擦掉或經口吐出即可。同時鼻腔填塞物壓迫鼻腔周圍神經或有頭疼牙疼等不適症狀,在鼻腔填塞物抽出後可自行慢慢緩解,如疼痛劇烈請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可服用止痛藥物。抽取鼻腔填塞物前應囑患者進飲食,以防止抽取填塞物時發生虛脫。
⑩鼻腔填塞物抽出後給予鼻腔點藥,鼻內鏡複查鼻腔後鼻腔無鮮紅色滲血即可沖洗鼻腔,一天兩次。指導鼻腔滴藥和沖洗方法,
鼻內鏡術後疼痛護理常規:
1.向患者和家屬解釋,鼻腔填塞期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鼻部脹痛、額痛、流淚、頭痛,屬正常現象,並解釋疼痛的原因和填塞的必要性。
2.鼻部冷敷,可收縮血管,減輕區域性水腫,降低神經末梢敏感性,使疼痛減輕。
3.及時按醫囑給予靜脈糖皮質激素可抑制炎性反應,減輕區域性水腫與疼痛。注意觀察激素併發症的可能。
4.必要時按醫囑使用止痛劑和鎮靜劑。
【健康宣教】
1 教會患者鼻腔沖洗、鼻噴劑使用、擤鼻等的正確方法。
2 預防感冒,增強體質,適當的身體鍛鍊,避免不良外界環境的刺激。
3 矯正不良生活習慣,戒菸。避免過度勞累,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保持空氣流通和適宜的溫溼度。
4鼻部手術後患者一到兩週後可洗頭洗澡,但注意洗頭時不要低頭用力時間過長,最好採用仰頭洗頭法,洗澡洗頭水溫不可過熱。
5遵囑用藥,按期門診複查,如有病情變化及時就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