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為常見病,因多伴鼻炎,故又稱慢性鼻炎鼻竇炎,目前多用此名,其治療較為混亂,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為規範治療方案,釋出了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
慢性鼻-鼻竇炎是指鼻腔和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狀持續超過12周,症狀未完全緩解,甚至加重。
一、症狀
1、主要症狀:鼻塞,黏性、膿性鼻涕;
2、次要症狀:頭面部脹痛,嗅覺減退或喪失。
診斷時以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相關症狀為依據,其中主要症狀中的鼻塞,黏性、膿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檢查
1、鼻腔檢查:來源於中鼻道、嗅裂的黏膿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腫或有鼻息肉;
2、影像學檢查:CT掃描顯示竇口鼻道複合體或鼻道黏膜病變。這是目前最主要的診斷方法;
臨床分類1、慢性鼻-鼻竇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鼻竇炎(伴有鼻息肉)。
三、藥物治療:
1、鼻內區域性糖皮質激素噴劑,療程不少於12周;全身糖皮質激素:只用於嚴重、複發性鼻息肉,可以口服強的鬆片(或潑尼鬆龍),療程5-0天,最長14天(早上7點空腹一次服用)。不推薦全身或鼻內注射糖皮質激素;具體藥物有輔舒良、雷諾考特、內舒拿、曲安奈德等(全部為噴鼻劑,選一種即可);
2、大環內酯類藥物(如克拉黴素、紅黴素等),具有抗炎作用,推薦小劑量(常規抗菌劑量的1/2)長期口服,療程不少於12周。目前首選克拉黴素片,0.25口服,1/日,用1-3個月,每月複查肝功能,肝功能異常者慎用或加用護肝藥;
對於急性鼻-鼻竇炎或者慢性鼻炎鼻竇炎急性發作,可選用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磺胺類、大環內酯類、氟喹諾酮類等敏感藥物,常規劑量,療程不超過2周。目前首選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針劑靜滴治療。不推薦鼻腔鼻竇區域性使用抗生素;
3、減充血劑,主要作用是噴鼻後可以使鼻腔通氣,減輕鼻塞症狀,以利於鼻腔鼻竇內的膿鼻涕流出來,如麻黃素滴鼻劑、達芬霖噴鼻劑、諾通噴鼻劑等,這些都不太適合6歲以下小兒患者的(兒童可考慮用生理海水),可以考慮短時間使用(一般不超過7天),鼻塞嚴重者可使用7-10天;
4、黏液促排劑主要作用是可稀化黏液,使鼻腔內的膿鼻涕變稀,並可改善鼻腔黏膜表面纖毛活性,促進鼻涕排出,藥物有標準桃金娘油(商品名為吉諾通)、胺檸蒎腸溶膠囊(商品名為切諾)、沐舒坦等,仙露備,選用一種,用1-2個月;
5、對伴有變態反應的患者,指經常打噴嚏、流清涕的患者,可以口服第2代或新型抗組胺藥。比如氯雷他定片、地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選一種短時間服用(10-15天);
6、部分中藥對於改善慢性鼻-鼻竇炎的症狀有一定效果,應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選擇藥物。具體藥物有鼻淵舒口服液、鼻淵通竅顆粒、通竅鼻炎片、鼻炎康片、鼻炎片、香菊膠囊等中成藥,選一種服用15-30天;
7、每日生理鹽水或高滲鹽水沖洗鼻腔,主要作用是將鼻腔內的膿鼻涕沖洗出來。成人、3歲以上兒童、孕婦都可以用,安全、效果好,無刺激。可以長期使用,膿鼻涕多時多用,每日3-4次,膿鼻涕少時可以2-3天一次。(先用0.9%的生理鹽水,後濃度逐漸增加到2%~3%)3-6個月。
四、手術治療:
適應證:慢性鼻-鼻竇炎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可手術治療:
(1)影響竇口鼻道複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明顯解剖學異常(例如泡樣中鼻甲、鼻中隔偏曲等);
(2)影響竇口鼻道複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鼻息肉;
(3)經藥物規範治療3個月,症狀改善不滿意;
(4)出現顱、眶等併發症。
出院後定期進行術腔清理非常重要,並不是手術完成後就全部完成了,出院後只是完成了整個疾病治療的的60-70%。術後複查規範,基本可以杜絕復發,就算有小的復發及其它問題,也能在複查過程中處理好。複查頻次以術後恢復早期頻繁,恢復後期可明顯減少複查次數。一般是複查一次,就約下一次複查時間。
手術後藥物治療與上述慢性鼻-鼻竇炎術前3個月的規範藥物治療的原則相同。抗炎性反應用藥1-3個月(半量克拉黴素);鼻內區域性糖皮質激素噴劑,療程不少於3個月;減充血劑術後7-10天;黏液促排劑用2-4周;對伴有變態反應的患者,選一種抗組胺藥短時間服用(10-15天);部分中藥選一種服用15天左右;每日生理鹽水或高滲鹽水沖洗鼻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