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任醫師 趙巖

  慢性胃炎係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本病常見,發病率隨年齡增長。

  病因可能是:長期服用非甾體炎消炎藥以及酗酒;十二指腸液的反流;抽菸;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強烈刺激的食物或藥物,如濃茶、烈酒、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和某些藥物。此外尚有年齡因素、胃粘膜營養因子缺乏、遺傳因素等。

  慢性胃炎分為以下7型:

  1、紅斑/滲出型胃炎;

  2、平坦糜爛型胃炎;

  3、隆起糜爛型胃炎;

  4、萎縮型胃炎;

  5、出血型胃炎;

  6、腸-胃反流性胃炎;

  7、皺壁增生型胃炎。

  臨床表現

  慢性胃炎的症狀無特異性,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無臨床症狀。

  慢性胃炎的病程遷延。病程長短不一,可半年至數十年不等,症狀時輕時重。可因天氣變化,特別是秋冬季節易犯病,過涼過硬食物如油炸食物、勞累、精神因素均可引起症狀加重。

  約50%以上的病人常上腹不適、悶痛、燒灼痛、飽脹感,無明顯節律性,一般進食後較重。食慾不振、噯氣、反酸、噁心、打嗝,飯後上腹部脹滿或隱痛等消化不良症狀亦較常見。部分病人食慾不受影響,但進食稍多腹脹症狀明顯加重。

  有胃粘膜糜爛者可有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長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A型胃炎可出現明顯厭食、全身衰弱、疲軟、體重減輕、神情淡漠。典型惡性貧血時,可出現舌萎縮和周圍神經病變,如四肢感覺異常。B型胃炎的胃腸道症狀較明顯,特別在有膽汗反流時,有時頗似消化性潰瘍,可有反覆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嘔血。體徵多不明顯,有時上腹有輕壓痛。

  治療

  多數淺表性胃炎症狀可自行消失,經過數月或數年病變也可完全恢復。

  消除病因:應去除各種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菸酒,減少食鹽攝入;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於粗糙、過於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要養成細嚼慢嚥,以達到易於消化、減輕對胃刺激的目的,少吃鹽漬、煙燻、不新鮮食物;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粘膜的藥物,特別是阿斯匹林等非甾體類消炎藥;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應予以清除、慢性支氣管炎者應避免將痰液嚥下。

  1、藥物治療保護胃粘膜藥常用的藥物有膠體次枸櫞酸鉍、硫糖鋁、思密達、麥滋林-S、氫氧化鋁凝膠、胃膜素及蓋胃平等。

  2、調整胃腸運動功能藥物上腹飽脹用胃復安或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脹或有返流現象為主者,可用胃動力藥,如胃復安、嗎叮林或西沙必利。

  3、抗生素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幽門螺桿菌實驗陽性,應服用抗生素,克拉黴素、羥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呋喃唑酮、鏈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士黴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選用兩種,常與胃粘膜保護劑和制酸劑聯合應用。

  4、制酸劑常用的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氫鈉、氫氧化鎂、胃舒平、氫氧化鋁凝膠、蓋胃平等。

  5、上腹疼痛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片或654-2(25-10mg),以減少胃酸分泌和緩解腹痛症狀。由於此類藥物具有口乾、心悸、排尿困難等副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應慎用或忌用。

  還可用助消化藥如酵母片、乳酶生、消脹片等。如有返酸現象也可用抑酸藥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只用一種即可。防止膽汁反流可服消膽胺以吸附膽汁;有嘔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萎縮性胃炎腹脹較著者,乳酸菌素片口服或肝胃氣痛片口服,並注意不要服制酸劑如胃舒平、小蘇打等。

  手術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時,應考慮手術治療。胃竇部重度的萎縮性胃炎和腸化並不是手術的絕對指徵,因為手術後的殘胃也很容易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和癌變。

  萎縮性胃炎癌變率約1%,所以應定期胃鏡隨訪。尤其對伴有息肉、異型增生者,或有局灶性凹陷或隆起者。胃粘膜很光滑的輕度萎縮性胃炎,癌變可能性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