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影像學的診斷分為:肯定性診斷、否定性診斷和可能性診斷。
膠質瘤,常見者包括星形細胞瘤、少校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和脈絡叢乳頭狀瘤等。你說的分級可能是指星形細胞瘤的I-IV級,影像學上,I級 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以囊結型最多見,絕大多數位於小腦半球,平掃呈低密度、等密度或混雜密度。視囊內容物而定,如為單純液體,則呈均勻低密度,如有較新鮮出血或蛋白含量高,則呈較高密度,邊界清楚,一般無水腫。增強掃描,呈環狀強化,有壁結節。實體型者多呈低密度,約10%有鈣化。多為斑片或小點狀鈣化,增強掃描見不均勻強化。II級 低度星形細胞瘤 平掃呈等或低密度,局灶性或瀰漫涅潤性生長,15%-20%可見鈣化灶,出血、壞死少見,周圍多無水腫。增強掃描,病灶多強化不明顯或見輕發不均勻強化。III級 間變性星形細胞瘤 平掃多呈以低密度為主的混雜密度,少數呈等或稍高密度,常有出血、壞死及囊變,鈣化少。病灶邊緣不清,可見不同程度水腫,有佔位效應。增強掃描見腫瘤明顯不均勻強化,也可呈環狀強化,難與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區分。IV級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平掃呈混雜密度,95%以上病灶中央因壞死囊變而呈低密度。出血常見,鈣化罕見。邊緣不清,周圍水腫明顯,佔位效應顯著。腫瘤常跨越中線生長浸潤對側大腦半球,典型者呈蝴蝶狀,一般為單發,少數也可為多發,增強掃描示腫瘤實質部分明顯強化,可呈此環狀,壁厚而不規則,可見壁結節。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馮富強
需強調的是:典型病變可能有不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在我們追蹤病例中很多I-II級影像學表現的病理微III-IV級,當然病理取材也很有關係,因此,我們既要做到在典型的影像學表現中分級,還要做到適可而止。
所以影像學表現只能提供給我們相關線索,病理檢查才是金標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