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腦外科 副主任醫師 萬鄒

  一、病因學

  任何腦膜細胞均有能力產生腦膜瘤,絕大多數腦膜瘤起於蛛網膜粒的特殊細胞即蛛網膜帽細胞(arachnoid cap cell),少數者來源於硬腦膜的成纖維細胞或附於顱神經、脈絡叢的蛛網膜組織。染色體22在腦膜瘤發生上起重要作用,單一染色體見於72%病例,長臂缺失也較為多見。神經纖維瘤病Ⅱ型系遺傳性病變,易發生腦膜瘤。腦膜瘤發生還可能與性激素有關,腫瘤易發生於女性,孕期增大,許多腦膜瘤中發現有孕激素、雌激素或雄激素受體。放射治療可能也是腦膜瘤誘發因素之一。

  二、病理學

  腦膜瘤常有完整包膜,多屬腦外腫瘤,大體形態有兩種,即球形、分葉狀腫塊或為扁平狀,後者易見於顱底部位。腫瘤可浸潤硬腦膜及骨質。腦膜瘤的硬腦膜附著處常為寬基底,少數者狹窄而呈有柄腫瘤。通常,腫瘤與相鄰腦質有明確分界,其間有裂隙狀蛛網膜下腔並有陷入的CSF和血管。腦膜瘤血供豐富,多來自腦膜動脈分支,腫瘤周邊部位可有軟腦膜血管參與供血,側腦室內腦膜瘤血供來自脈絡膜動脈。腫瘤質地可較軟,也可較硬,取決於瘤內纖維組織和鈣化量。瘤內常可見到壞死和出血灶,然大量出血者少見,有時瘤內也可發現囊變或黃色瘤樣變。瘤周硬腦膜常有環狀反應性增厚。

  根據腦膜瘤細胞學表現,可將其分為合體細胞型、纖維型、過渡型、成血管細胞型和間變型,此外還有多個亞型。目前,WHO根據腫瘤增殖活躍程度、侵襲性等生物學行為,將腦膜瘤分為三型:典型或良性腦膜瘤,佔88~94%;不典型腦膜瘤,佔5~7%;間變型即惡性腦膜瘤,僅佔1~2%。

  三、部位

  腦膜瘤易發生在靜脈竇附近、顱縫封合處和有蛛網膜粒部位。

  幕上者佔90%,常見的部位是矢狀竇旁(25%)和大腦突面(20%),兩者之和幾乎佔全部腦膜瘤的1/2。矢旁區腦膜瘤多起於上矢狀竇中1/3,易侵犯和閉塞上矢狀竇。突面者起於大腦表面硬膜,常發生在冠狀縫附近。幕上第三個常見位置是蝶骨嵴(15~20%),其中1/3起於蝶骨嵴內1/3,常侵犯視神經管。發生在鞍區及嗅溝、前額凹底的腦膜瘤各佔5~10%。

  後顱凹腦膜瘤約佔10%,巖骨後緣、斜坡及小腦幕是常見的部位。

  約2%腦膜瘤不與硬腦膜相連,通常位於側腦室三角區,起於脈絡叢間質細胞或脈絡叢組織。其它少見部位是視神經鞘和松果體區。

  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硬腦膜之外的腦膜瘤罕見,僅佔1%,可見於鼻竇、鼻腔、腮腺或頭皮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