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聽老人講,“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眼皮不自主跳動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眼皮的不自主跳動往往很快停止,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可是,偏偏有一部分人的眼皮不自主跳動會長期間斷存在,甚至會逐漸擴充套件至整個半側面部,引起口角的抽搐。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同側眼的視力。這時眼皮的跳動就不是無所謂了,醫學上將之稱面肌痙攣。這就需要到醫院就診。因為引起眼瞼跳動的病因是面神經的問題,故在就診時要到神經外科,而不是到眼科。
面肌痙攣的表現
面肌痙攣是一種無痛性、間歇性、不自主、無規律的同側面神經所支配範圍(同側眼瞼周圍和同側口角周圍)內的肌肉強直或陣攣發作。發病早期多為眼輪匝肌間歇性抽搐,表現為眼瞼的不自主跳動,後逐漸擴散至一側面部其他肌肉,緊張、激動時抽搐加劇,平靜、入睡後停止,兩側面肌均有抽搐者少見。
面肌痙攣的病因
臨床上將面肌痙攣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繼發性面肌痙攣指存在明確病因者,如橋小腦角區各種佔位性病變、炎症性病變、動脈瘤,或面神經外傷損害,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等因素造成的面肌痙攣。
由於在神經血管壓迫理論提出之前,臨床上對於大部分面肌痙攣無法找到確切病因,當時的影像學技術亦無法提供相關客觀依據,故將此類面肌痙攣統稱為原發性面肌痙攣。目前關於原發性面肌痙攣發病機制雖然仍存在爭議,但是因為微血管減壓術的良好治療效果,大家逐漸認為血管的壓迫是引起面肌痙攣的主要原因。
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上常見到的面肌痙攣治療方式包括藥物、鍼灸、物理治療、中藥及面神經區域性封閉、手術等。這些方法可歸納為內科治療和外科手術兩大類。
藥物治療多采用鎮靜劑、抗膽鹼能類及抗癲癇類藥物等,對發病初期或症狀輕微的患者有一定作用,對痙攣嚴重的患者往往無效。其最大缺點為僅能使痙攣症狀得到暫時緩解或減輕,無法徹底治癒,而且在劑量較大時易於出現肝腎功能及造血系統損害,且有過敏可能,難以長期或廣泛應用。
面神經封閉術多采用A型肉毒素區域性注射。這種方法是完全犧牲注射部位肌肉的運動功能,注射後痙攣症狀雖然可得到緩解,但面部肌肉的運動缺不能保留。一般有效期為三個月,復發後再次注射仍然有效。多次重複注射會引起部分面頰肌乏力甚至永久性麻痺。
近年來隨著顯微外科的發展,微血管減壓術以其極高的手術有效率(大於90%)和相對小的手術風險使得微血管減壓術迅速取代以往的治療措施,成為治療面肌痙攣的首選方案。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後,患者面部痙攣在得到長期緩解的同時,面部的運動功能一般不會受到影響。我科自2007年開展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以來,已成功為數百例患者解除了面肌痙攣的痛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