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指面板黏膜接觸外界某些物質後,主要在接觸部位發生的炎症反應性面板病。引起本病的物質主要有動物性、植物性和化學性物質三大類,其中尤以化學物質致病為多見。根據其發病機制通常可將接觸性皮炎分成兩類:即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其他型別有:速髮型接觸性反應、光毒性及光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系統性接觸性反應和非溼疹樣接觸性反應等。
一、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
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是由於接觸致敏原後激發的T細胞介導的面板遲髮型變態反應。所接觸物質多為小分子化學物質,本身多無刺激性,人群中只有少數已致敏者接觸後才會發病。
【臨床特點】
1、有接觸史,常見接觸致敏物有:染髮劑中的對苯二胺;化妝品、洗滌劑等中的芳香化合物、防腐劑等;外用藥物中的紅汞、碘酊、清涼油、磺胺及抗生素外用製劑等;化工原料及製品中的新增劑、染料、合成樹脂等;重金屬如鎳鹽、鉻鹽等;動物的皮、毛,昆蟲的分泌物以及植物中的蕁麻、生漆等。
2、皮疹輕時為紅斑,稍有水腫或有粟粒大密集紅色丘疹;重時紅斑腫脹明顯,有密集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水皰甚至大皰,但臨床所見多以單一損害為主。
3、皮疹發生部位及範圍多與致敏原接觸部位一致,境界清楚。好發於四肢、面部等暴露部位,機體高度敏感時皮疹可泛發。發病有一定潛伏期,從數小時至10數天不等,一般再次接觸多在24~48小時發病。
4、自覺瘙癢劇烈,燒灼或脹感。全身症狀常不明顯。
5、病程多急性經過有自限性,去除病因、處理得當,約1~2周可痊癒,但再接觸可再發。如反覆接觸或處理不當,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皮炎。
6、病因不明或接觸物較多,做斑貼試驗有助於確定致敏原。
7、本病需與急性溼疹鑑別,急性溼疹病因常不明,皮疹呈多形性,多有糜爛滲出,境界不清,易反覆發作,依此可資鑑別。
【治療】
一、治療原則
尋找病因、去除病因,一旦確診應避免再次接觸致敏原及其結構類似物。徹底清洗接觸部位,避免熱水、肥皂、搔抓等刺激。
二、區域性治療
1、急性期皮損:無滲液時,用爐甘石洗劑,每日3~4次外用或癢時即外用。有滲液時,用2%~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作冷溼敷。如果皮損繼發感染,可選用0.05%鹽酸小檗鹼溶液、0.2%依沙吖啶溶液或1:8000高錳酸鉀溶液作冷溼敷。根據皮損滲液多少作持續溼敷或每次溼敷30-60分鐘,每日2~4次,間歇期或晚間可外用40%氧化鋅油。
2、亞急性期皮損:待皮損乾燥後改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可選用1%氫化可的鬆乳膏或0.1%丁酸氫化可的鬆軟膏(商品名尤卓爾)、0.05%-0.1%地塞米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等,每日2-3次外用。如仍有少量滲液宜同時加用氧化鋅糊劑。
3、慢性期皮損:選用糖皮質激素軟膏或乳膏劑外用,每日2~3次。也可加用氧化鋅類、焦油類軟膏,如10%氧化鋅軟膏、10%黑豆餾油軟膏,5%~10%糠餾油軟膏或10%魚石脂軟膏等。
三、系統治療
1、抗組胺類藥:一般選擇其中一種口服。如氯苯那敏,4-8mg;去氯羥嗪25mg,1日3次口服。新一代抗組胺藥較少或無中樞鎮靜及抗膽鹼能等作用,如非索非那丁,60mg,2次/d口服;西替利嗪(商品名仙特明、貝分等)或氯雷他定(商品名開瑞坦)或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10mg,1日1次口服,可酌情選用。
2、糖皮質激素:皮疹嚴重或泛發者,可首選糖皮質激素治療。成人用潑尼鬆,30~40mg/d,分2-3次口服;或氫化可的鬆,150~2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1次/d靜脈滴注;或地塞米松,5mg,1/d靜脈或肌內注射。待炎症控制後逐漸減量,在2~3周內停用。
3、非特異性脫敏治療 10%葡萄糖酸鈣,10ml,或硫代硫酸鈉,0.64g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1/d靜脈注射;5%~10%葡萄糖液500ml內加維生素C 2.0~3.0g,1/d靜脈滴注。
4、繼發感染者 同時選擇有效抗生素系統或區域性外用治療。
二、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又稱原發刺激性接觸性皮炎,是由刺激物對面板細胞的直接損傷所致。刺激物本身對面板有刺激或毒性作用,任何人接觸後均可發病。其程度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濃度、接觸時間及範圍有關。依刺激物的強弱又分為急性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和慢性累積性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兩種。
【臨床特點】
(一)有接觸史
1、急性刺激性接觸性皮炎是接觸了強刺激物,如強酸、強鹼、芥子氣、斑蟊等後發病。
2、慢性累積性刺激性接觸性皮炎是接觸了弱刺激性物質,如肥皂、洗衣粉、有機溶劑等後發病。
(二)皮損特點
1、急性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在接觸刺激物後很快於區域性出現紅斑、腫脹、大皰、糜爛,甚至面板壞死、潰瘍等。皮損的範圍限於接觸部位,境界清楚;好發於外露部位,手最易受累、自覺燒灼及刺痛感。毒物吸收後可出現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狀。
2、慢性累積性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需經長期反覆接觸後才發病。主要表現為區域性面板輕度乾燥、發紅或粗糙、脫屑及皸裂等。好發外露部位,如手背、手指、面部、眼瞼等。自覺面板乾燥、瘙癢或疼痛等。
【治療】
(一)區域性治療
1、立即脫離並去除接觸物 接觸強刺激物後,區域性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0~30分鐘。
2、中和劑應用 在清水沖洗充分基礎上,對鹼性物質損傷用醋酸、檸檬汁等弱酸性溶液中和;對酸性物質損傷,用肥皂液、蘇打水等弱鹼性溶液中和。注意用中和劑不宜過早,中和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酸鹼中和反應過程中產熱,加重面板損傷。
3、根據皮損特點選用適當外用藥(參見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區域性治療部分)。注意對大皰性損害應先抽吸皰液後再冷溼敷。對乾燥、皸裂性損害可酌加維生素E乳膏、10%尿素軟膏、10%魚肝油軟膏等外用。
(二)系統治療
1、有瘙癢者可選擇一種抗組胺藥口服,如氯苯那敏(撲爾敏)、去氯羥嗪、酮替芬或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
2、疼痛明顯者 可酌情給予鎮痛、鎮靜藥物口服。
3、皮損廣泛而嚴重者 可酌情短期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激素。
4、解毒及加速毒物排洩 硫代硫酸鈉0.64g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後,1/d靜脈注射,或5%~10%葡萄糖液500ml加維生素C3.0g,1/d靜脈滴注。
5、如有繼發感染應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預防】
1、應儘可能避免接觸刺激物,如工作或日常生活需要,應加強個人防護,如戴手套、穿防護服、戴口罩或外塗防護乳膏膏。
2、改善勞動條件,力求操作自動化。
3、接觸刺激物或化學性質不明物之後,立即用流動清水充分沖洗或採用其他有效中和方法去除之。
第二節 溼疹
溼疹是由多種複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形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面板炎症性反應。本病病因複雜,多難以確定。自覺症狀瘙癢劇烈。病情易反覆,可遷延多年不愈。
【病因及發病機制】
(一)遺傳因素 某些型別的溼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二)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複雜的環境性變應原,包括:
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黴劑,堅挺劑等現代衣著的環境性變應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於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藥,人工飼料,飼料新增劑,用於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現代飲食環境性變應原。
3、人造建築構件,化學塗料,塑料製品,橡膠製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代居住中的環境變應原。
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製造汽車,舟船,飛機的材料,道路的瀝青路面,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代交通的環境性變應原。
5、洗滌劑工廠中製造洗滌劑所有的酶製劑,塑料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橡膠工廠的乳膠,製藥廠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原料等現代職業的環境變應原。
6、某些現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境性變應原,如使用化妝品及貓,鸚鵡等,當人體長期生活在這種不良環境時,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對環境的變態反應,從而引起溼疹。
(三)感染因素 某些溼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黴,分枝孢黴,點青黴,煙麴黴,鐮刀黴,產黃青黴,黑麴黴及黑根黴等,
(四)飲食因素 人類的食物品種極多,一般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在近代的食物中還經常應用一些化學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櫞酸,香精,合成染料等,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反應。
(五)藥物因素
1、乙二胺類抗組胺劑如氨茶鹼,哌嗪,普魯卡因,對氨基水楊酸,碘化物及有機碘化物,X線造影劑等主要引起系統性接觸型藥物性皮炎。
2、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鎳、肝素及汞引起佛狒綜合徵。
3、青黴素,甲基多巴。
【臨床表現】
1、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溼疹三種。
(1)急性溼疹:發病急,常呈對稱分佈,以頭面,四肢和外陰部好發,多數為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常有2~3種皮疹同時並存或在某一階段以某型皮疹為主,常因劇烈瘙癢而經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亞急性溼疹: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兼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3)慢性溼疹:多有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不愈轉化而來,亦可開始即呈現慢性炎症,患處面板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有鱗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斑丘疹等。表現乾燥而易發生皸裂,常見於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作。
2、皮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側為多見;皮疹往往對稱性分佈。常見特定部位的溼疹有耳溼疹、手足溼疹、乳房溼疹、肛門外生殖器溼疹、小腿溼疹等。自覺瘙癢劇烈。
3、病程不規則,常反覆發作,遷延難愈。
4、臨床上診斷溼疹,按疾病型別分類溼疹症狀如下:
(1)嬰兒溼疹:嬰兒溼疹中醫稱奶癬,通常在生後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好發於顏面及面板皺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輕至痊癒,但也有少數病例繼續發展至兒童期甚至成人期。
①滲出型溼疹:常見於肥胖型嬰兒,初起於兩頰,發生紅斑,丘疹,丘皰疹,常因劇癢搔抓而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嚴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發熱。
②乾燥型溼疹:多見於瘦弱的嬰兒,好發於頭皮,眉間等部位,表現為潮紅,脫屑,丘疹,但無明顯滲出,呈慢性時也可輕度浸潤肥厚,有皸裂,抓痕或結血痂,常因陣發性劇烈瘙癢而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
(2)兒童溼疹:是一種兒童過敏性面板病,兒童皮膚髮育尚不健全,最外層表皮的角質層很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豐富,故容易發生過敏溼疹反應。
(3)乳房溼疹:多見於哺乳婦女,乳暈溼潤,糜爛,結痂,時間稍久可增厚,發生皸裂,餵奶時疼痛,長期不愈,皮下有硬結者,應考慮併發溼疹樣癌的可能,所以,對乳房溼疹應提高警惕,及時檢查。
(4)陰囊溼疹:急性者有腫脹,流水,結痂,慢性者則增厚,苔癬化,甚癢並易復發,常與區域性多汗,外陰刺激,神經內分泌障礙,慢性前列腺炎等有關。
(5)女陰溼疹:多見大小陰脣及附近面板紅腫,糜爛及慢性增厚,甚癢,常與黴菌性陰道炎,白帶增多及內分泌紊亂有關。
(6)肛門溼疹:肛門周圍溼疹急性期紅腫,糜爛,慢性期呈浸潤,肥厚,甚至發生皸裂,奇癢且痛,特別是在便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搔抓,面板可變厚或變薄,萎縮發亮,兒童肛門溼疹多與蟯蟲有關,成人多與痔瘡,多汗有關。
(7)手部溼疹:發生於手掌部易浸潤增厚,過度角化形成皸裂,手指端溼疹常反覆發生水皰,結痂,增厚,脫屑,累及甲床部可影響指甲發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觸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溼疹加重。
(8)腿部腳部溼疹:好發脛前及踝部,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結痴,增厚,苔蘚化,也可呈糜爛,滲液,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9)皸裂性溼疹:與過敏有關,由日常生活中接觸清潔劑,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過程中,精神創傷,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檢查診斷】
1、根據急性期皮損原發疹的多形性,易有滲出液,瘙癢劇烈,對稱發作及慢性期的浸潤,肥厚等特徵診斷不難,急性溼疹需與接觸性皮炎相鑑別,慢性溼疹需與神經性皮炎相鑑別,手足 溼疹,汗皰疹易與手足癬相混淆,後者常單側起病,進展緩慢。可有小皰和乾燥脫屑,當蔓延至手,足背出現邊緣清楚的損害時有很大診斷價值,真菌檢查陽性時可以確診。
2、本病應與接觸性皮炎,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鑑別。
【治療】
一、一般治療
1、應儘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瞭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面板點刺試驗或皮內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致敏原。
2、儘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儘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皮毛製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3、保持面板清潔,防止面板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二、區域性治療
用藥應溫和、無刺激性,具體用藥視病期及皮損情況而定。
1、急性溼疹:無滲出時,爐甘石洗劑,每日4~6次外用。瘙癢明顯時酌加糖皮質激素乳膏外用。如1%氫化可的鬆乳膏或0.0.1%丁酸氫化可的鬆軟膏、0.1%曲安奈德乳膏或0.1糠酸莫米鬆霜(商品名艾洛鬆)等,每日1~2次外用。有滲出時,首先用2%-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等作冷溼敷,每次30~60分鐘,每日2~4次溼敷或持續溼敷,溼敷間歇或晚間可用40%氧化鋅油外塗,滲出減少後改用氧化鋅糊膏。
2、亞急性溼疹:可選用糊劑,如氧化鋅糊膏或5%糠餾油糊膏,糖皮質激素乳膏劑,每日2~3次外用。
3、慢性溼疹:可選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劑、軟膏或硬膏、氧化鋅軟膏劑焦油類軟膏。
4、溼疹繼發感染:如繼發細菌感染,除選用有抗感染作用的溼敷液如0.05%黃連素溶液溼敷外,可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混合製劑,如曲安奈德氯黴素乳膏外用,或加用2%莫匹羅星軟膏(商品名百多邦)或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立思丁)或1%紅黴素軟膏等外用,每日2~3次;如繼發真菌感染,可聯合外用抗真菌藥物。市售有糖皮質激素、抗真菌藥和抗生素混合外用製劑,如皮康乳膏、派瑞鬆軟膏、複方康納樂乳膏等,可酌情選用。
5、糖皮質激素皮損內注射:用於小片肥厚而頑固性損害及錢幣形溼疹,如2.5%~5%醋酸潑尼鬆龍混懸液或曲安奈德混懸液或倍他米鬆注射液(商品名得寶鬆,1ml含二丙酸倍他米鬆5mg,倍他米鬆磷酸鈉2mg)加等量1%~2%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做損害內或真皮淺層區域性封閉注射,宜採用多點注射,用量根據皮損大小而定,醋酸潑尼鬆龍混懸液每1~2周注射1次,後兩種藥每3~4周注射1次,共3~4次。應注意區域性面板萎縮等副作用發生。
三、系統治療
1、抗組胺類藥物:傳統抗組胺藥多有中樞鎮靜作用,如撲爾敏,去氯羥嗪,賽庚啶。新一代抗組胺藥較少或無中樞鎮靜及口乾等副作用,亦可選用。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商品名優澤),氯雷他定(商品名開瑞坦),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可酌情選擇其中1~2種。對小兒較安全的藥物是0.2%苯海拉明糖漿或氯苯那敏。
2、非特異性脫敏治療:10%葡萄糖酸鈣,10ml或硫代硫酸鈉,或合用5%~10%葡萄糖液500ml內加維生素C2.0~3.0g,也可用甘草酸二銨(商品名甘利欣)或複方甘草甜素注射液,1~2周為1療程。
3、糖皮質激素:能很快控制症狀,但停藥易復發,故一般情況不主張應用。只有在急性溼疹嚴重,皮疹廣泛或溼疹性紅皮病患者,採用其他治療無效而又無糖皮質激素應用禁忌症時可酌情選用,如潑尼鬆,地塞米松,倍他米鬆。注意不宜減、停藥過快,以免出現反跳現象使病情反覆。
4、雷公藤製劑:目前一般用雷公藤多甙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