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兒科醫師 Sones 為一個有主動脈瓣病變的患者做心臟造影的時候,利用特製的頭端呈弧形的造影導管,“誤”經肱動脈逆行送入主動脈根部並將導管遠端分別置於左右冠狀動脈口,將約 30ml造影劑直接注入左、右冠狀動脈內而使其清晰顯影,令人驚奇的是,患者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發生室顫,因為在這之前醫療界普遍認為向冠狀動脈裡注射造影劑是非常危險的(會引起室顫),從而開創了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1964年,Sones完成了第一例經肱動脈切開的冠狀動造影術。
目前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一種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就是利用特制定型的心導管經皮穿刺入下肢股動脈,沿降主動脈逆行至升主動脈根部,然後探尋左或右冠狀動脈口插入,注入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這樣就可清楚地將整個左或右冠狀動脈的主幹及其分支的血管腔顯示出來,可以瞭解血管有無狹窄病灶存在,對病變部位、範圍、嚴重程度、血管壁的情況等作出明確診斷,決定治療方案(介入、手術或內科治療),還可用來判斷療效。
這是一種較為安全可靠的有創診斷技術,現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近年自冠狀動脈內超聲顯像技術(IVUS)、光學干涉斷層成像技術(OCT)等逐步在臨床應用,發現部分在冠狀動脈造影中顯示正常的血管段存在內膜增厚或斑塊。但由於IVUS等檢查費用較為昂貴,操作較為複雜,現在並不是常規檢查手段。冠狀動脈造影仍然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冠狀動脈造影術是十分安全的手術方法。目前,冠狀動脈造影術已經位居全美手術量第一位,SCAI登記的手術平均死亡率低於0.1%。
一、冠狀動脈造影的適應證
冠狀動脈造影術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評價冠狀動脈血管的走行、數量和畸形;評價冠狀動脈病變的有無、嚴重程度和病變範圍;評價冠狀動脈功能性的改變,包括冠狀動脈的痙攣和側支迴圈的有無;同時可以兼顧左心功能評價。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範圍進行介入治療;評價冠狀動脈搭橋術和介入治療後的效果;並可以進行長期隨訪和預後評價。
(一)以診斷為主要目的
1、不明原因的胸痛,無創性檢查不能確診,臨床懷疑冠心病。
2、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頑固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傳導阻滯;有時需冠狀動脈造影除外冠心病。
3、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見於擴張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兩者鑑別往往需要行冠狀動詠造影。
4、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後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復發心絞痛。
5、先天性心臟病和瓣膜病手術前,年齡>50歲,易合併冠狀動脈的畸形或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在手術的同時進行干預。
6、無症狀但可疑冠心病,在高危職業,如飛行員、汽車司機、警察、運動員、消防隊員等或醫療保險需要。
(二)以治療為主要目的
臨床冠心病診斷明確,行冠狀動脈造影可進一步明確冠狀動脈病變的範圍、程度,選擇治療方案。
1、穩定型心絞痛或陳舊性心肌梗死,內科治療效果不佳,影響工作和生活。
2、不穩定型心絞痛,首先採取內科積極強化治療,一旦病情穩定,積極行冠狀動脈造影;內科藥物治療無效或症狀不緩解,一般需緊急造影。對於高危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以自發性為主,伴有明顯心電圖的ST段改變及梗死後心絞痛,也可直接行冠狀動脈造影。
3、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治療措施是閉塞血管的再灌注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以其較高的成功率,已作為AMI再灌注治療的首選方法。如果無條件開展PCI技術,對於AMI後溶栓有禁忌的患者,應儘量轉入有條件的醫院。AMI後靜脈溶栓未再通的患者,應適時爭取補救性PCI。
對於AMI無併發症的患者,應考慮梗死後1周左右擇期行冠狀動脈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間隔穿孔等併發症應儘早在輔助迴圈的幫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療。對高度懷疑AMI而不能確診,特別是伴有左束支傳導阻滯、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
4、無症狀性冠心病,其中對運動試驗陽性,伴有明顯的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行冠狀動脈造影。
5、CT 等影像學檢查發現或高度懷疑冠狀動脈中度以上狹窄或存在不穩定斑塊。
6、原發性心臟驟停復甦成功,左主幹病變或前降支近段病變的可能性較大,屬高危人群,應早期進行血管病變干預治療,需要評價冠狀動脈。
7、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或 PCI術後,心絞痛復發,往往需要再行冠狀動脈病變評價。
二、冠狀動脈造影的禁忌證
1、對碘過敏。
2、合併嚴重心肺功能不全。
3、合併嚴重心律失常和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等。
4、電解質紊亂。
5、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三、如何完成高質量冠狀動脈造影
成功的冠狀動脈造影要求不但能夠展示冠狀動脈的主支全貌,顯示冠狀動脈的病變位置及病變程度,為PCI提供基本資訊,而且還能夠為外科手術提供可靠依據,並要求無嚴重併發症出現。然而高質量的造影還要求:
①充分展示主幹冠狀動脈開口分支,包括左主幹、前降支的開口和分叉,以及右冠狀動脈遠端的一些分叉;
②能夠切線位展示病變,這是非常基礎的,只有切線位展示病變,才能真實客觀的反映病變的內部結構,否則是非常危險的;
③更多的精確反映血管病理解剖和生理;
④充分顯示閉塞段以遠血管;
⑤最低放射劑量:減少患者及術者輻射;
⑥最少造影劑:減少毒性反應;
⑦最短手術時間;
⑧無併發症。
目前絕大多數介入醫師都選擇穿刺右側橈動脈做冠脈造影,熟練的術者不到10分鐘就可以完成,術後無需臥床,穿刺處加壓包紮6小時即可,造影非常安全,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大約0.1%。是確診冠心病的“金指標”,是冠心病介入治療或者冠脈搭橋手術前必須的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