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肺病科 主任醫師 張偉

  1、西醫病因:

  (1)藥物誘發:常見有抗腫瘤藥物和博萊黴素、氨甲喋呤、環磷醯胺等,抗菌藥物如呋喃旦啶、青黴素類、四環素類、對氨水楊酸以及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鈉、青黴胺等引起。

  (2)吸入有機塵埃:主要因吸入汙染有放線菌和黴菌的塵埃引起。常見的病種如農民肺、蔗塵肺、蘑菇肺、薄荷肺、加溼器肺、空調肺等,尤指慢性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

  (3)吸入有害氣體:如吸入硝酸、硫酸、鹽酸的煙霧,毒氣和溶劑氣體等,不論急性大量吸入或慢性小量吸入,均可導致本病。

  (4)感染性: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嗜肺性軍團桿菌、寄生蟲等。

  (5)放射性損害:如放射性肺炎。

  (6)結締組織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硬皮病、混合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

  (7)其它:如類肉瘤病、嗜酸性肉芽腫、多發性神經纖維瘤、肺-腎出血綜合徵等。

  2、發病機制

  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接觸粉塵或金屬、自身免疫、慢性反覆的微量胃內容物吸入、病毒感染和吸菸等因素有關。遺傳基因對發病過程可能有一 定的影響。致病因素導致肺泡上皮損傷和上皮下基底膜破壞,啟動成纖維細胞的募集、分化和增生,致使膠原和細胞外基質過度生成。損傷的肺泡上皮和炎症浸潤的 白細胞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TNF-α、TNF-β和IL-8等。

  這些炎症介質促進肺纖維化過程。肺泡內氧化負荷過重,也有可能參與肺泡的損傷 過程。這種慢性損傷和纖維增生修復過程,最終導致肺纖維化。IPF的發病可能是炎症,組織損傷,修復持續疊加的結果,致病因素作用於肺內常駐免疫細胞,產 生炎症或免疫反應,它們也可直接損傷上皮細胞或內皮細胞。

  (1)免疫和炎症反應 IPF的早期可能產生抗特異性免疫反應,下呼吸道的炎症反應是肺最早可檢查到的損害,間質和肺泡內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在 IPF的肺損傷和疾病進展的調節中起雙重作用,從IPF病人肺泡內獲得的T淋巴細胞呈啟用狀態,可表達IL-2受體和分泌INF-γ,T淋巴細胞分泌的產 物既可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也可增強成纖維細胞的膠原合成,此外,T淋巴細胞對B淋巴細胞也有巨大的輔助作用,這對增強免疫複合物的產生很為重要。

  肺實質內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產生對影響肺組織的炎症細胞的集聚是很重要的,選擇性黏附分子,黏附分子結合素和免疫球蛋白在炎症細胞和內皮細胞的相互作用中都起重要作用,許多細胞的牢固黏附有賴於細胞間的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細胞作用抗原-1(LFA-1),TNF-α在內皮細胞表面誘導 ICAM-1表達,血管外的白細胞包括LFA-1和血小板內皮細胞黏附分子是在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連線處表達的,尿激酶型的纖溶酶啟用物(尿激酶u- PA)可能是炎症細胞從血管到肺泡腔運動過程中不同組織的蛋白水解酶的降解產物。

  IPF的炎症細胞直接遷移依賴多種化學物質,趨化因子包括白介素 -1(IL-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巨噬細胞炎症蛋白-Ia(MIP-1a),補體成分C5a,細胞因子(MCP-1,MIP-1a, 纖維連線素包括作用於巨噬細胞的RGD,白三烯B4(LTB4),IL-8和作用於白細胞的C5a,T淋巴細胞,肺泡巨噬細胞,內皮細胞,上皮細胞,成纖 維細胞是這些細胞因子的重要來源,尿激酶受體(u-PAR,CD87)對單核細胞和PMN是必需的趨化因子,U-PAR可能影響白細胞迴圈和啟用補體受體 3的黏附功能。

  (2)損傷 上皮細胞損傷是IPF的標誌,病毒感染和炎症細胞產物(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是損傷的中介物質,上皮細胞損傷使血漿蛋白滲出到肺泡腔,在損傷過程中,肺泡基底層也可破壞,啟用的炎症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PMN)的存在使肺泡壁損傷持續發展。

  (3)修復纖維化 損傷肺泡的成功修復要求清除進入肺泡腔的血漿蛋白,替代損傷的肺泡壁,重新儲存損害的細胞外基質,在炎症反應時形成的肺泡滲出液包括許多細胞因子和介質如 生長因子(血小板生長因子,轉移生長因子-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纖維連線素,血栓素,纖維肽等。

  肺泡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調節肺泡內纖維素的形成和清除,由於μ-PA的存在,肺泡腔內有網狀的纖維蛋白降解活動,然而,IPF病人BAL中的纖維蛋白降解活動由於纖溶酶原啟用物和纖溶酶如纖溶酶原啟用抑 制物-1(PAI-1)的水平增高而受到抑制,同樣,肺泡腔內的纖維連線素也受到抑制,如果肺泡內的滲出液沒有被清除,成纖維細胞就會侵入,增生,產生新 的基質蛋白,使富含纖維素的滲出液變成瘢痕。

  花生四烯酸代謝在IPF的纖維化反應中也起重要作用,白介素對成纖維細胞和其他間質細胞產生直接的影響,刺激成纖維細胞釋放趨化因子,促進細胞增殖和膠原 合成,肺泡修復的一個重要特徵為肺泡基底膜的上皮重新形成,為完成這一過程,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增生,最終基底膜表面修復,區域性滲出液機化,這一過程無疑是 在角化細胞生長因子和肝細胞生長因子的影響下發生的,這兩種因子調節上皮細胞的增生和移行。在IPF的形成過程中,上皮細胞缺失,肺泡塌陷,當累及大量肺 泡時便形成團塊狀的瘢痕。

  3、病理改變

  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病理改變與病變的嚴重程度有關。主要特點是病 變在肺內分佈不均一,可以在同一低倍視野內看到正常、間質炎症、纖維增生和蜂窩肺的變化,以下肺和胸膜下區域病變明顯。肺泡壁增厚,伴有膠原沉積、細胞外 基質增加和灶性單核細胞浸潤。炎症細胞不多,通常侷限在膠原沉積區或蜂窩肺區。肺泡腔內可見到少量的Ⅱ型肺泡上皮細胞聚集。可以看到蜂窩肺氣囊、纖維化和 纖維增殖灶。

  繼發的改變有肺容積減少、牽拉性支氣管擴張和肺動脈高壓等改變。IPF的主要病理學特徵包括肺泡間隔(間質)和肺泡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和炎症, 因為許多炎症性肺疾病可有相似的表現,所以必須排除肉芽腫,血管炎, 無機肺塵埃沉著病或有機肺塵埃沉著病,IPF的病理改變是多種多樣的,且呈片狀分佈, 多位於肺外周(胸膜下),即使在嚴重病變的肺葉,有些肺泡也可免於受累,在疾病早期,肺泡結構可保持完整,但肺泡壁水腫增厚,間質內炎症細胞聚集,以單核 細胞為主(如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但也可見散在的多核中性粒細胞和嗜酸細胞。

  疾病早期階段,可見肺泡巨噬細胞呈灶性聚集,中度或進展 期IPF的肺泡內巨噬細胞缺如,隨著疾病進展,慢性炎症浸潤愈來愈不明顯,肺泡結構被緻密的纖維組織代替,肺泡壁斷裂破壞,導致氣道囊性擴張(蜂窩肺), 疾病晚期,肺間質內大量肺膠原,細胞內基質,成纖維細胞,炎症細胞很少甚至缺如,病程較長者,可見肺泡上皮增生,鱗狀化生,有些病人可發生平滑肌反應性增 生,肺動脈擴張,繼發性肺動脈高壓等改變,氣道可發生扭曲變形,導致“牽拉性支氣管擴張”,如吸菸的IPF患者可見肺氣腫改變,依據蜂窩囊腔周圍是否存在纖維組織可區分肺氣腫和蜂窩肺。

  4、肺間質纖維化的中醫病因病機

  肺燥陰傷和肺氣虛冷是病機的主要方面,臨床上多見於素體陰虛燥熱,或因急性感染加重者,此為虛熱肺痿。虛冷肺痿多因內傷久咳、久喘等耗氣傷陽,或虛熱肺痿遷延日久,陰傷及陽,肺虛有寒,失於濡養。臨床上此多見於素體陽氣不足,或慢性病病程日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一般認為,臨床以肺燥津傷導致的虛熱肺痿為多。臨床上多兩型兼夾,病情較輕時以肺陰虧虛的表現為多,病情較重時則多見氣陽不足的表現;早期以肺陰虧虛為多見,晚期以氣陽不足為多見。

  肺 痿多因燥熱之邪耗傷肺陰所致,燥熱之邪亦可灼傷血絡,血溢脈外則成瘀血;或可由熱邪薰灼津液,血液粘滯,血行不暢而成瘀血;氣陰虧虛亦可導致瘀血產生,氣 虛無力運血,血行停滯而成瘀血。而瘀血一旦形成,反過來又可影響氣機的宣暢,陰津陽氣難以布達,肺失濡潤使肺痿進一步加重。

  證之臨床,肺間質纖維化患者在 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方面均有瘀血表現,如面色晦暗、口脣紫紺、血液粘稠度增高等,晚期影響到右心功能導致右心功能不全時,則可出現體迴圈瘀血等明顯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