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譚洪波

  滑膜關節表面覆蓋的一薄層透明軟骨具備低摩擦、富彈性等特點,對關節運動摩擦具備高耐用性,對維持關節運動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關節軟骨活動使用量巨大,非常容易在創傷及急慢性炎症中導致損傷,文獻報道區域性軟骨損傷在膝關節鏡手術的患者中高達63%的發生率。

  軟骨生長代謝的生理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認為關節軟骨無血液,無淋巴、無神經,僅包含單一軟骨細胞,高細胞外基質細胞比並且缺少區域性祖細胞,導致關節軟骨自身修復能力很差。關節軟骨損傷晚期終會導致骨軟骨剝脫、關節滲出、關節面不完整,給患者造成關節腫脹、疼痛及活動障礙等巨大痛苦並導致嚴重的後遺症。

  目前對有症狀的關節軟骨損傷基本呈現一種複雜的治療方案選擇,針對損傷面積和患者的特徵採用保守治療到修復治療到表面替換治療到最終的損失關節功能的關節融合。採用非侵入技術的保守治療,比如:關節內皮質激素注射,關節液及軟骨基質補充,關節灌洗或關節鏡下滑膜清理,理療或改變活動方式等,能緩解部分症狀,但是不能產生軟骨修復導致療效不滿意。

  表面替換治療的人工關節置換術產生了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是其仍然存在相當的侷限性,比如假體磨損,骨量丟失及翻修帶來的併發症,對年輕患者及區域性損傷患者具備很大問題。生物的軟骨修復方案能夠減少或推遲關節的晚期退變,改善關節軟骨損傷的症狀,其目的至少要達到為中青年患者軟骨損傷後到關節置換的過渡期(bridge the gap)改善症狀。

  目前針對有症狀的關節區域性軟骨缺損修復成為一種趨勢,也成為目前骨科醫生的一種挑戰,越來越多的手術治療方法在實驗室或臨床出現。現在可選擇或在實驗中的方法包括關節鏡下骨髓刺激和微骨折技術,關節鏡下自體骨軟骨轉移(馬賽克技術)。

  異體骨軟骨移植,包含或不包含細胞因子的合成支架或生物支架植入,粉碎軟骨修復技術(minced cartilage repair),自體或同種異體軟骨細胞培養並回植技術(組織工程技術)等,儘管這些技術都是軟骨修復的可選擇的方案,但是仍然沒有一種技術完全滿意,達到軟骨修復技術的“金標準”。所以要達到前述所提的目的我們需要從基礎到臨床完成大量的研究,為區域性軟骨損傷提供新的有效的臨床治療策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