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是一種發生在周圍血管的慢性、閉塞性、炎症性疾病,多伴有繼發性神經病變,主要發生於四肢的中、小動脈和靜脈,尤以下肢多見。病變常累及血管全層,導致管腔狹窄、閉塞,又稱伯格氏病。本病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年齡在25~45歲間,病程緩慢,多有重度嗜煙歷史。其臨床特點為患肢缺血、疼痛、間歇性跛行、受累動脈博動減弱或消失,伴有遊走性血栓性淺表靜脈炎,嚴重者可有肢端潰瘍或壞死,動脈造影顯示病變呈節段性分佈,受累段狹窄或閉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屬於一種難治性疾病,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醫在其病因病機的研究,及辨證論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中西醫結合成為目前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重要手段。
一、中醫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因病機的研究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在中醫學中屬於“脫疽”範疇,又稱之為“脫癰”、“十指冷落”。早在《內經》中已有記載,《靈樞·癰疽》篇謂:“發於足指,名脫疽,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即對肢體發生壞疽的典型描述,並已經認識到包括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在內的“脫疽”疾病的特點。漢代華佗《神醫祕傳》載:“此症發生於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癢而後痛,甲現黑色,久則潰敗,節節脫落,宜用生甘草,研成細末,麻油調敷……內服藥用金銀花三兩,元參三兩,當歸二兩,甘草一兩,水煎服……”。這是最早總結出的“脫疽”內服藥物療法和外治療法。之後歷代醫家逐步完善,總結出手術、內服、外敷、鍼灸等多種治療方法,對於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仍有很大價值。
本病病因多與外感寒溼,飲食不節,七情過極或房室過度,久病本虛等有關。一般因受寒凍過剩;或外傷後引起血管、神經損傷;或飲食不節,憂思或房勞過度,均可使心、肝、脾、腎的功能失調,而導致經絡、氣血功能紊亂而發病。總結各家所論,其病機可歸納為以下四種:
1、寒凝血瘀:脾腎陽氣不充,陰寒內襲,寒凝導致血瘀。寒溼客於經脈皮肉,搏於津液骨髓,則阻滯脈絡,導致氣血不能濡養四末,肢端疼痛、壞死,甚而脫落。
2、溼濁瘀阻:久客溼地或飲食失節,均能積溼釀痰。溼邪重濁粘膩,最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致血運失其暢達,使血脈滯而不通,則五趾壞死。
3、熱毒熾盛:房室不節,情志不遂,則腎水虧損,相火偏旺,肝木失養,血不榮筋。膏粱厚味,恣嗜辛辣菸酒,則溼熱內生,化為火毒,燻蒸臟腑,致肝敗筋死,脾敗肉死,腎敗骨死,而成脫疽之症。
4、氣血虛虧:大病久病之後氣血虧虛,氣虛則血運遲滯,血虛則氣無所生,血脈瘀阻,絡脈失其濡養,而四末氣血不能充達,毒邪聚結,氣血凝滯,則發生脈管炎。
此外,羅氏認為脈管炎病人雖然患肢區域性反應的是寒證,但除患肢外其他部位如頭、胸、腹、背的四診檢查很難找出寒證的表現,而往往表現出心胸煩熱,氣短,飲食不畏冷熱;舌質紅幹者多,淡白者少;小便黃少者多,清長者少;患肢穿的厚而多,軀幹穿的薄而少等陰虛氣弱之證。而氣弱多是由陰虛而導致。《丹溪心法》客觀地提出了“內有血熱之變,再受寒冷外搏而凝澀”。《醫林改錯》中也說:“血受陰虛,久之必生虛熱。虛少稠滯之血加上火熱之煎熬則成瘀。陰血虛少,氣的生化之源不足則氣弱,氣弱而血液執行緩慢無力,更加重了血瘀。”據此,提出陰虛氣弱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重要病因。
總之,本病的主要病變在血脈,與心、肝、脾、腎等髒的關係最為密切,因心主脈、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病之本是陽氣不足,氣血虛弱,病之標為血瘀、溼濁、熱毒凝滯,筋肉經脈,敗血腐肉。若病情日久,肢節壞死,創面不愈,膿血不斷,可導致氣血大傷,變證叢生。
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辨證分型
對本病的臨床辨證分型,目前尚無統一標準。據各地報道可歸納為以下五型:
1、虛寒型:初起下肢發涼、怕冷、麻木、疼痛,同時伴有疲乏感,區域性脹緊壓迫感或足底墊物感,有間歇性跛行,行走時因小腿沉困、憋脹,步行距離越來越短,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而遲。治療宜溫經散寒,益氣活血、化瘀通絡。
2、溼熱型:表現為患肢怕冷、疼痛,常為遊走性。行走時下肢酸困、憋脹、沉重乏力。下肢常出現腫塊或結節,紅腫熱痛。患肢有時浮腫。舌質紅,舌苔黃膩或白膩,脈多弦滑或弦數。治療宜先清熱涼血,繼而化瘀、散結、利溼。
3、瘀滯型:表現為患肢怕冷,觸之冰涼,疼痛呈持續性,面板紫紅、暗紅或青紫色,腳端面板有瘀點。舌質紅絳或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沉細澀。治療宜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4、熱毒型:患肢發生潰瘍或壞疽,繼發嚴重感染,紅紫痛劇,腫勢散漫,膿液甚多,有惡臭氣味。全身症狀可有高熱寒戰,煩躁,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絳,舌苔黃膩、黃燥或黑褐苔,脈弦滑洪大或弦細數。治療宜清熱解毒,化瘀通絡。
5、氣血兩虛型:患者久病虛弱無力,患肢肌肉消瘦,趾端潰瘍,創面膿液清稀,久不癒合。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以補氣養血,調和營衛。
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治療
對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治療,歷代醫家在辨證論治、選方用藥的基礎上,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專方專藥。如四妙勇安湯、陽和湯、顧步湯、通脈活血湯一類的方藥,在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概括其治療主要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溫經散寒等治則,特別是活血化瘀已成為公認的有前途的治療原則。因其病因雖變化多端,但是其主要病機仍為脈絡瘀阻,故治療時仍以活血化瘀、疏通脈絡貫穿於疾病的始終。唐氏等通過甲皺微迴圈及血液流變學檢測研究,表明本病並不是單純的動脈疾病,而是並行的動靜脈腔內都有血栓形成,如微血管內血液流速減慢或不清,流態異常,有紅細胞聚集,血流呈顆粒狀。由於微迴圈障礙導致區域性病變加重,造成惡性迴圈。所以糾正微迴圈障礙不僅能緩解臨床症狀,對預防肢體壞死也有積極作用。此項研究也論證了活血化瘀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治療中的重要性。此外,近年來,蟲類藥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顯示出較好前景。如水蛭、虻蟲、V蟲、烏梢蛇、地龍、蜈蚣等具有通絡、活血、止痛的功能,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具有很好的療效。除內服中藥治療外,配合應用鍼灸、薰洗和外用藥粉等療法,對提高本病治療的有效率均有積極的作用。
目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瞭,治療上還缺乏可靠的治療手段,必須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採取綜合的治療方法,絕不是一種藥、一種法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分期分型,應用內外合治的治療是唯一的最佳途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