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AO)又稱Buerger病,是一種累及中、小動脈的節段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響肢體血管並導致患肢遠段缺血性。患者大多為男性,好發於青壯年,絕大多數有吸菸史。TAO病理特徵為中小動脈及靜脈廣泛性閉塞性血栓形成,但受累動脈具有完整的彈力內膜。
這使得TAO有別於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他血管炎。典型TAO病變血管造影可見遠段血管節段性狹窄閉塞性病變和“螺旋狀”側枝形成,而病變血管近遠段管壁正常,光滑平整,無明顯鈣化。TAO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本症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吸菸與該病發病密切相關,此外寒冷、感染、血管神經調節障礙、基因及高凝狀態等都與TAO有關。
TAO起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常呈週期性發作,除了區域性病變外,病情進展可出現間歇性跛行、靜息痛,如病情未經有效控制可出現足(手)末梢缺血性潰瘍及壞疽,最終導致截肢。有文獻報道TAO截肢率高於動脈粥樣硬化症患者,在治療後患者中33%接受不同程度截肢術。
嚴格戒菸是預防病變進展和截肢的重要手段,並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及擴血管治療等。
理論上進行動脈重建手術是治療TAO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於TAO自身病變特點,病變主要累及遠段中小血管且廣泛存在,多數病人缺乏合適的流出道喪失旁路轉流術治療機會。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國內外學者相繼開展了靜脈動脈化手術來治療下肢嚴重缺血,並取得良好的手術療效。
該手術有三種不同術式,包括:
(1)深組高位:在髂外、股總或股淺動脈與股淺靜脈間,建立動靜脈轉流,適用於髂-股淺動脈閉塞患者;
(2)深組低位:在N動脈遠側段與脛腓幹靜脈間,建立動靜脈轉流,適用於N動脈遠側段未閉塞者;
(3)淺組:在N動脈與大隱靜脈遠側段間建立動靜脈轉流,適用於N動脈遠側段閉塞,而大隱靜脈通暢者。Meta分析研究發現該方法治療TAO一年二期通暢率僅有46%,但一年保肢率可達71%,大部分患者潰瘍癒合、靜息痛消失。
有別於粥樣硬化性病變,TAO的炎性病變機化增生使病變處向心性縮窄,纖維帽厚而韌,導絲導管有時難以突破。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血管解剖直視下置入導絲導鞘或進行區域性血管內膜剝脫以突破纖維帽。隨後使用導絲成“袢”技術通過病變部位。
由於膝下動脈管徑纖細及血流動力學影響,常規造影可能不能顯示病變段之間的存在的“潛在血管腔隙”,術中可在導管內持續注入少量造影劑,發現周圍側枝血管顯影即可證實導管位於血管腔內,導絲導管順該通道下行進入遠段正常血管段。球囊成形術對大部分病變有效,TAO病變鈣化少見且無粥樣斑塊形成,因此球囊擴張後很少出現內膜活瓣。
如出現彈性回縮,可再次進行球囊擴張,提高球囊壓力和擴張時間。在TAO病變中植入支架應儘量避免,炎性管腔中植入支架可能進一步刺激管壁增生,加快病情進展。
其他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脊髓刺激器、幹細胞治療及基因治療等,其初期療效令人鼓舞,但尚無廣泛開展應用。
對於TAO這類炎性病變,治療具有特殊性,常規外科治療往往存在限制,靜脈動脈化能夠有效改善嚴重肢體缺血患者的臨床症狀;腔內治療的發展為TAO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但目前缺乏長期大樣本隨訪結果,有待後續研究結果進一步驗證其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