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主任醫師 李青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損傷後的一種併發症,主要表現是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又逐漸產生了受累節段的分離性感覺障礙、長束傳導功能障礙、下運動神經元障礙和營養障礙。
  臨床表現

  分離性感覺障礙主要表現在軀體的痛、溫覺減退或缺失,最初可為單側的痛、溫覺減退,若累及前連合則可有雙側手部、臂部尺側或頸、胸部的痛、溫覺喪失,但觸覺及深感覺存在。

       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肌力下降和肌肉萎縮,伴有上肢深反射減弱或消失。下行性運動傳導路受壓或損害可出現痙攣體徵。早期可見手部的小肌肉和前臂尺側肌肉萎縮與無力,並有肌束震顫。逐漸影響上肢、肩胛帶及胸部的其他肌肉。空洞平面以下出現雙下肢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徵陽性。中樞性交感神經纖維受損可出現營養障礙,C8頸髓和T1胸髓側角受累可導致Horner氏綜合徵。病損節段可有汗液分泌異常,多汗或少汗症多出現於有面板營養障礙的雙手,晚期常表現為神經性膀胱和大便失禁,但膀胱功能障礙(尿瀦留)要比腸道功能障礙更多見。痛覺缺失區域的面板擦傷或燙傷,可造成頑固性面板潰瘍。
  影像學表現

  MRI檢查通過多方位的斷層攝影,對脊髓空洞的部位、形態、長度、範圍提供明確的影象:

  正中矢狀面T1加權像可顯示其全貌:
  ①脊髓可為增粗或萎縮;
  ②空洞呈長T1低訊號,與CSF基本相似;
  ③部分病例於空洞腔內可見有隔膜;
  ④可見蛛網膜粘連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