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補鈣多年仍然缺鈣?應該怎樣正確補鈣呢?
骨質疏鬆的發生與骨鈣丟失、年齡、性別有密切關係。我國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均較高,尤其以絕經後女性更甚。
發生骨質疏鬆時,骨礦物質大量流失,骨骼雖然外形和正常一樣,但其骨質變薄,呈現中空、疏鬆,因而變脆。疏鬆的骨骼失去支撐功能,無力承受日常生活的負重,骨折的概率增加,如同蟲蛀後的木頭一樣,稍受外力磕碰即斷裂、粉碎。
為了對抗骨質疏鬆,必須補充大量丟失的骨礦物質,最主要的就是鈣。補充鈣劑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血鈣的濃度,而且要使血液中的鈣沉積在骨骼上,填補已形成的孔隙,加強骨骼的支撐功能。
在補鈣治療中,經常會遇到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有些人連服鈣劑幾年還是缺鈣,在檢查骨密度時醫生還是說骨質疏鬆。這是為什麼?對這一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1、補鈣劑量偏小
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鈣元素攝入量要達到每日1000―1500毫克。目前我國生產的鈣製劑,大多數按照鈣鹽量標明劑量,而鈣鹽量與鈣含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鈣每8克只含鈣量1克。補鈣的劑量,必須按鈣含量多少來補。比如常用的蓋天力和活力鈣片,鈣含量均為25毫克,也就是說如飲食補鈣達每天600毫克的話, 至少還需每天服蓋天力和活力鈣片24片(600毫克), 才能滿足老年人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需要。補充其他鈣劑的原則也是一樣的,就是要根據廠家標明的鈣含量,而不是鈣鹽量,一般每天為600毫克。 如果劑量偏小,當然就收不到補鈣的效果。
2、鈣磷比例失調
磷與鈣在骨中的比率為0.6,鈣磷比例不合適,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特別是磷的缺乏,會導致骨量減少。老年人由於攝入減少,加之對魚、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有恐懼心理,攝入不足,儘管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並無明顯增加。鮮牛奶之所以對骨質疏鬆症有利,就是牛奶中鈣磷比例適當,能達到鈣、磷雙補的作用。
3、食物成分不當
如果在補鈣的同時,攝入過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食物(主要指豬油和肥肉),就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此外,一些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魚、海產品、瘦豬肉等),在腸道消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並與鈣形成不易吸收的鈣鹽,也可減少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減少鈣的丟失。
4、激素的影響
有多種激素可促進腸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維生D。老年人的活性維生素D水平偏低,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補鈣的同時需補充活性維生素D。 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降鈣素等。當然,補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5、戶外運動減少
活動過少可以導致骨質疏鬆或加速骨質疏鬆的發生。如果堅持戶外運動,每天接受陽光照射,甚至可不服活性維生素D 。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