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體徵:
1、患兒哭鬧,拒絕使用患肢,肘部呈伸直位,而前臂呈旋前狀。
2、病兒不敢上舉、旋轉患肢。當被動活動肘關節時,因劇裂疼痛而哭鬧。
3、橈骨頭部外側有壓痛。
4、X線檢查可無異常表現。
治療方法:
1、要早期手法復位,防止區域性水腫後造成困難。
2、復位成功後,用頸腕帶懸吊一週,防止復發而形成習慣性脫位。
3、手法復位方法:術者一手握住患肘腕部上方,另一手用拇指向背側按壓橈骨小頭,同時迅速將前臂旋後,屈肘90°並同時使前臂再旋前,此時如感到有復位時的彈響,說明覆位。病兒哭鬧停止,並可自主取物、上舉。如無彈響,病兒哭鬧不停,患側手仍不敢持物,可能未復位或復位時間較晚,區域性有水腫造成彈響不明顯。需觀察一段時間,必要時重新復位。
預防護理:
告誡家長不可再暴力牽拉以免再發。
病理病因:
病因和發病機制
1、由於5歲以下小兒橈骨頭髮育不全,橈骨頭輪廓呈橢圓形,偏外後側較平,環狀韌帶只是一片薄弱的纖維膜,鬆弛,極易造成脫位。
2、常見於年輕的父母攙著小兒上街,小兒的上肢上舉,父母的上肢下垂,遇有臺階時父母的手突然提起小兒的手,或用強制的手段幫小兒穿上衣服,粗暴的牽拉力也會造成橈骨頭半脫位。
3、當前臂旋前位牽引時,此關節產生負壓,造成環狀韌帶緊張,呈漏斗狀,以致滑越橈骨頭,使前臂發生旋圍困難。小兒在走路時或穿衣時,前臂被縱向牽拉,橈骨頭即向遠端滑移;恢復原位時,環狀韌帶的上半部不及退縮,卡壓在肱橈關節內,造成脫位。
疾病診斷:
有上肢被牽拉病史,肘部疼痛,無腫脹和畸形肘關節有屈曲,橈骨頭處有壓痛。X線檢查陰性。
檢查方法:
體格檢查為主,X線檢查可無異常表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