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功能鍛鍊,可促進患肢血腫吸收,防止肌肉神經粘連,增強肌力,防止肌肉萎縮。
功能鍛鍊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術後肌力訓練是關節置換術後功能鍛鍊的重要內容。應該在手術後即刻開始進行股四頭肌靜止收縮、踝關節背伸、跖屈等運動。
2、術後第2、3天,髖外展並增加髖、膝關節的屈伸訓練,並可以開始練習直腿抬高鍛鍊。一開始患者或許不能完成上述動作,可在患肢下墊一軟枕。
3、對於骨水泥全髖假體固定可在術後24小時內就可以達到完全固定。所以,對於此類患者,可在術後第1天就開始站立訓練。患者在進行站立訓練時,每側肢體伸直練習腳趾、腳後根的抬高離地鍛鍊,手術側逐漸部分負重,練習股四頭肌、臀肌收縮舒張,伸直髖、膝關節。
4、下肢關節被動運動器(CPM機)輔助訓練:髖關節置換術後的被動練習訓練常用CPM機輔助完成。其活動範圍可隨時調節並逐步增加。一般將CPM機開始的最大的活動角度定為40度,此時髖關節活動範圍為25度~45度,以後每日增加5到10度,。每日可訓練3~4h。至術後1周左右,CPM機最大活動角度為90度,髖關節活動範圍為25度到50度,以後可逐步停用CPM機,而逐步以主動活動為主。
5、坐位訓練:指導和協作患者把患側肢體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後坐起,坐起時雙手後撐,髖關節屈曲不超過80度。由於坐位是髖關節最容易出現脫位和半脫位的體位,因此,術後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為主,坐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坐位時的練習包括伸髖練習、屈髖練習和屈髖位內外旋練習。
6、助行器及柺杖的訓練。
注意事項功能練習時應教育接受全髖置換術的患者避免使其假體超過自身的極限。為了維持股骨頭在髖臼內及預防關節損傷,應注意以下幾點:
(1)屈髖不能超過90,上身不要向前彎腰超過90度;
(2)髖關節的內收不能超過中線,膝關節或踝關節不要交叉;
(3)髖關節不能外旋,臥位及翻身時患腿應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時不要向患側方彎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