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1867年,美國人Bobbs首次報道了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膽囊結石,他將膽囊切開後取出結石,再將膽囊切口縫合。這是膽囊結石治療史上的一大進步。後來發現,用該方法治療的患者膽囊結石複發率很高,1882年,德國人Langenbuch開展了首例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獲得成功,使膽囊結石得到徹底的治癒,100多年來,膽囊切除術成為了治療膽囊結石的金標準。特別是1987年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問世以後,使膽囊切除變得更加容易、更加微創、患者更容易接受。為此,膽囊結石接受膽囊切除術者越來越多。
膽囊結石是否一定切除膽囊,學術界內尚有爭議。有人認為,膽囊內結石不是簡單的異物,而是結石病,結石同時伴有一個產生結石的膽囊,因此主張連膽囊一起切除;而另有人認為,膽囊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行單純取石術後可以保留有正常功能的膽囊,而且取石術後結石的複發率並不像過去報道的那麼高。
膽囊結石的形成機理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但有兩點是明確的,即膽汁成分異常和膽囊功能異常。膽汁成分的異常取決於全身的生理病理的改變。例如,有3個F(female, fourty, fat女性、40歲、肥胖)者膽汁容易出現膽固醇過飽和,易形成結石。有不良生活習慣如偏食、飲食不規律、缺乏體育鍛煉、多度抽菸等也會導致膽汁成分的異常而容易形成結石。然而隨著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的改善、機體其他疾病的好轉或治癒,膽汁的異常也會改善。有些膽囊結石在初期快速增長後穩定數年、數十年無變化則說明了這個問題。
目前的膽囊切開取石術與100多年前Bobbs的方法有明顯的區別,Bobbs法是在膽囊切開後用取石鉗盲取,很容易將結石夾碎或遺留,實際上當時大部分所謂復發的結石是殘留結石,縫合方法也有很大不同,當時採用棉線或絲線縫合膽囊,線頭不能吸收,長期在膽囊內可成為結石再形成的核心。而現代的取石方法是在纖維膽道鏡直視下用套網將結石“撈出”,結石被完整徹底取出,膽囊的縫合使用吸收線,1月內線結可被組織溶解吸收。
對於無症狀性膽囊結石,更不應急於膽囊切除。請注意以下資料:無症狀膽囊結石佔膽囊結石的20%-40%(約1/3)。許多患者是在健康查體時被發現有結石的。無症狀膽囊結石在發現後的20年中轉變為有症狀者為20%-30%。無症狀膽囊結石很少在轉為症狀性膽囊結石之前發生併發症性結石(膽管結石、胰腺炎等)。
因此,無症狀性膽囊結石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才考慮膽囊切除:
1、合併膽囊炎、膽囊息肉、膽囊功能差者;
2、合併膽囊癌者;
3、合併膽囊鈣化(瓷瓶膽囊)者;
4、結石過大者(>2.5cm);
5、兒童患者;
6、合併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在選擇非手術治療時,無症狀性膽囊結石可以不做任何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