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天灸,又稱自灸、藥物貼敷療法、藥物發皰療法。原指將硃砂等藥物點塗於穴位的方法。後代醫家是用對面板有刺激性的藥物貼敷於穴位或患處,使區域性充血、起皰猶如灸瘡,故名為天灸。主要有白芥子灸、斑蝥灸、蒜泥灸、吳茱萸灸等。寧夏中醫研究院鍼灸科冶尕西
天灸療法是中醫傳統的外治療法,是藉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使區域性皮膚髮紅充血,甚至起泡,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通經入絡,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通脈,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症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天灸療法根據貼藥時間分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三伏灸,是在每年的頭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三伏天),將特製的中藥敷貼在一定的穴位上;三九灸,是在每年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三九天),將特製的中藥敷貼在一定的穴位上,利用三伏天這個特殊的日子,使藥物發生特殊的藥理變化,並通過經絡穴位刺激機體,來調節機體的平衡的天灸療法。它結合了時間醫學、鍼灸、中藥等各方面的優勢,操作簡單,無痛苦,適合成人及兒童患者。操作方便、安全、無副作用,且費用較低廉,能被廣大患者接受,進行廣泛推廣應用後,預期可減少支氣管哮喘病人的復發情況,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其醫療費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意義。
2.操作方法: 白芥子40%、細辛40%、甘遂10%、延胡10%等藥共研細末,用時以老薑汁調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藥餅,用5平方釐米的膠布貼於穴位上。 於每年的頭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和在每年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各貼藥一次,成人為2~6小時,兒童為0.5~2小時。一般連續貼敷3年為一個治療段。療程結束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以鞏固或提高療效。穴位貼敷療法是一種“治未病”方法,宜3年以上長期使用。
3.適應證
3.1呼吸系疾病: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鼻炎、體虛易感冒。
3.2胃腸道疾病:慢性胃炎(脾胃虛寒型); 慢性腸炎(脾腎陽虛型腹瀉)。
3.3兒科疾病: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反覆感冒、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
3.4婦科疾病:虛寒型痛經、帶下、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附件炎。
3.5疼痛性疾病: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產後風寒痺證、強直性脊椎炎、頸肩腰腿痛等。
4.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的藥物貼敷時間因人因病而異,一般為2~8個小時,兒童貼敷不要超過2個小時。天灸療法治療期間,要儘量少接觸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貼敷後當天不要洗冷水澡等。孕婦、嬰兒、藥物過敏者、面板病患者、疾病活動期患者以及某些器質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天灸療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