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反覆扭傷或者骨折後出現的踝關節疼痛,甚至病人也不清楚怎麼造成的。
主要表現為踝關節疼痛。初期感覺踝關節活動不靈便,晨起疼痛活動一會兒後。疼痛減輕,這時候往往病人沒有引起重視,遷延數月後,疼痛加劇,感覺踝關節發驟,活動不靈活,逐漸點腿,出現跛行步態。觸及踝關節較正常骨性增大,滑膜腫脹,關節功能不同程度受限,主動或被動關節活動時,可觸及不同程度摩擦音,晚期有不同程度畸形。晚期踝關節活動明顯受限。鍼灸、推拿、膏藥、皆不管用,頂多時輕時重。這時候才來就醫。往往病人已經拍好了X線片子,當地醫生說沒事。可是我們一經眼X片子就發現脛距關節,或者距下關節骨質密度增高硬化,(X線片子上發白),提示為關節軟骨有破壞。有的病人關節間隙也已經變窄。甚至脛骨前脣出現明顯的骨質增生。晚期出現關節畸形及半脫位。
對於年齡大一點的病人,有時醫生僅僅以增生來概括,這是完全錯誤的,嚴格規範的診斷應該是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原發性骨關節炎的病因仍有不同意見。一些學者認為它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而另一些學者認為它是滑膜關節在各種刺激下(包括衰老)所進行的修復過程。而繼發性骨關節炎則由於創傷後骨折、脫位,關節軟骨損傷,或關節畸形引起應力集中造成。臨床最常見的也是繼發性踝關節骨關節炎。
踝關節骨性關節炎該如何治療呢?臨床上有保守和手術兩種治療方案。
早期踝關節疼痛不嚴重,尚能忍受時,可以採用保守治療。包括減輕關節負擔,休息、理療、帶護踝、穿外側適當墊高的高幫鞋及藥物治療,可能就能減輕症狀。
如果非手術治療效果不明顯,就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取決於關節炎的型別、發生位置以及疾病對關節的影響,有時需要聯合多種治法。常用的手術方案有手術清創、截骨治療、牽引治療、同種異體骨移植、關節融合治療、全踝關節置換、關節融合治療等等。目前最常採用的就是關節融合治療方案。它是目前公認的治療嚴重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金標準”。其目的在於消除疼痛和畸形,使患者無痛離床行走。踝關節在融合後沒有或較少有功能障礙,特別是距下關節和跗橫關節功能正常的患者,因為後足關節活動可以代償踝關節的僵硬。創傷後關節炎是做關節融合術的最常見手術指徵。其他還有繼發於感染、骨軟骨損傷、距骨壞死、炎性關節病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嚴重疼痛和畸形。
對於年輕的病人,施行這一術式之後,能夠完全勝任體力勞動,步態也看不出來,我們曾經治療的最年輕病人19歲就施行了這一術式,到現在也很好,並且在外打工。老年人施行這一術式更是解決疼痛的最後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