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陳少華

“我的人生沒受糖尿病影響”

  人到老年,但王XX身姿挺拔,動作敏捷,面色紅潤,精神很好,實在看不出是個有24年糖尿病史且83歲的老患者。24年來,他的病情非但沒有每況愈下,反而日趨穩定,血糖控制十分理想,沒有任何併發症跡象。幾句話概括就是:“糖尿病不能盲目悲觀,也不要過分自信。診斷得病後,我和醫生一直保持密切聯絡,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每年定期去醫院檢查,儘量降低併發症發生。”並強調,有的患者心情緊張,害怕去醫院,不和醫生密切配合,對病情最為不利。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內分泌科陳少華

   “對待糖尿病,自己的心態最重要。糖尿病自然應該要重視,但不能事事顧慮以疾病為念。現在,我心平氣和,每天都吃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並在攝入的熱量上進行一定控制。兩餐之間吃一些低甜的水果,但不吃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比如葡萄、香蕉等少吃外,其他水果都能吃。而且,每星期上午和下午我都保證進行2次體育鍛煉,比如散步、爬山等,而且每次不少於半小時。”按時吃飯、服藥、注射胰島素,生活有規律。

  “患者不能丟的是信心和毅力。很多人得糖尿病,就怨天尤人,消極悲觀,認為一旦患病,就會終身痛苦,其實不然,發現糖尿病是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這可以早點關注病情,恢復的可能機率也更大,健康指數也更高,併發症就越少。”

  不少糖尿病患者一旦患病,便患得患失,認為都是自己平時吃太多太好導致的,於是什麼也不敢吃、哪裡也不敢去了。患者陸女士就是這樣。她是家庭主婦,自從查出血糖比正常值高以後,整天擔驚受怕的,不敢隨便吃東西,每日以南瓜、稀飯果腹,時不時還搞點小偏方,吃點魚鱗和野菜。因為害怕過度勞累,陸女士連家務也不敢多做,更不用說親友會面聚餐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陸女士自己把自己“囚禁”了起來,生活過得沒滋沒味。

  其實,像陸女士這樣謹小慎微的糖尿病患者並不在少數。記者在宣武醫院採訪了15名患者,其中13名和陸女士想法一樣,另外兩名則是又一種生活態度了。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自從他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就在醫生的指導下打胰島素。果然,血糖降下來了,周先生欣喜萬分,便放心大膽地陪客戶應酬,推杯換盞。他認為,只要飯前打一針胰島素,吃什麼都沒有後顧之憂了,結果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歐洲看重自我管理,歐洲在治療上就特別強調“自我管理”,因為靠飲食、運動、降糖藥物、血糖監測等並不夠。為了讓患者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德國建立了糖尿病認識與保健網路,在下薩克森州內就有24個大小不一的糖尿病患者俱樂部。該州衛生部官員科爾告訴記者,糖尿病患者可以自願報名參加,每個小組有1名指定的糖尿病顧問。參與者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如1次個人輔導探訪、12次小組聚會、明信片訊息、每月和糖尿病顧問通話等。有的醫院還創辦了公益性的“全日制”、“住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學校。科爾說,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包括,深刻理解糖尿病發病機理、過程和治療知識;設立個人糖尿病控制目標;適宜的營養管理;把鍛鍊身體變成生活方式;使用有效的藥物治療;定期檢測血糖、尿糖,並根據結果更好地調控血糖;預防、監測和治療各種急慢性併發症;將心理調節納入日常生活等。來自柏林的弗爾曼女士說,患者非常需要這些實用性、指導性、操作性很強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她以前嚴重缺乏自我管理知識,培訓後,開始重視日常飲食、運動、血糖監測及相關治療,病情控制得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 窗體頂端

  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負責人馬特紐斯教授對記者說,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有自己的特點,包括疾病所處的不同階段,有無併發症或伴發疾病,以及不同的飲食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患者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和不斷變化的病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只有積極的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瞭解自身狀況和病情,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動權。馬特紐斯教授強調:“患者自我控制對獲得成功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目前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療率低跟糖尿病知識宣傳普及不夠有關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療、自我病情監測稱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其中,糖尿病的教育又處於這五個因素的核心地位。由於目前國內對糖尿病知識的宣傳普及不夠,使許多本來可以在早期進行良好治療控制的病人由於不知曉而浪費了大量醫療費用。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幾個專案

1.理解糖尿病的發病機理、過程和治療方面的知識

1.什麼是血糖?
  血糖,就是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它是糖在體內的運輸形式。血糖的主要來源之一是食物,當食物被人體攝取之後,經過消化道分解吸收從而形成葡萄糖。另外,蛋白質、脂肪及從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過糖異生過程變成葡萄糖。而空腹時的血糖主要來自於肝臟儲存的糖原。血糖經過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作用,進入細胞內進行代謝,釋放出大量能量,為全身各組織利用和消耗,尤其是腦、腎、紅細胞、視網膜等必須不斷由血液供應葡萄糖。
  人們常說的血糖值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正常人的血糖濃度會受到情緒或者飲食的影響而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但空腹血糖一般維持在4.4~6.7mmol/L(80~120mg/100ml)之間。血糖濃度過高或者過低都將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有些影響甚至是終身的、致命的。
  2.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我國最早的古典醫書《皇帝內經》就有關於“消渴病”的記載,也就是消瘦加上煩渴。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一種病因十分複雜的終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徵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或者β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時可以出現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但多數患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僅在體檢或出現併發症時才被發現血糖升高,從而貽誤了治療時機。長期血糖增高會導致多器官組織損害,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如心腦血管、腎、視網膜及神經系統的病變等,嚴重時可發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脅到生命。
  3.血糖升高不一定意味著患有糖尿病。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徵之一,但不能因為血糖值高於正常範圍就認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有很多因素可以使血糖濃度升高,但並不表現為糖尿病。 肝炎、肝硬化等各種肝臟疾病引起肝糖原儲備減少時,可出現餐後血糖一過性升高。服用一些影響糖代謝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速尿、女性口服避孕藥、煙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均可引起一過性的血糖升高。停藥後,血糖會很快恢復正常。 當進行中度或者劇烈體育運動時,肝臟中儲存的葡萄糖會釋放出來,使得血糖水平升高。另外,血糖水平在早晨4點至8點之間顯著上升,妊娠期、月經期等也可使血糖濃度升高。
  4.什麼情況下可以診斷為患有糖尿病?
  舊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是198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提交了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次年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對該診斷標準進行了評議並加以認可,我國糖尿病學會於1999年10月建議在中國人群中採用此診斷標準。
  糖尿病主要是依據空腹、任意時間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的血糖值來診斷的。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均可被診斷為糖尿病:
  ① 糖尿病症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② 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7.0mmol/L (126mg/dl);
  ③ OGTT試驗中,2小時血糖≥11.1mmol/L (200mg/dl)。
  其中,空腹血糖是指至少禁食8小時的血糖值;任意時間是指一日內任何時間的血糖值,不管上次就餐時間或攝入多少食物;OGTT是指將75g葡萄糖粉溶於水中,在空腹狀態下5分鐘內將葡萄糖水喝下,通常檢測2小時後的血糖值。
  5.糖尿病分為幾種型別?
  1997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協會提交的報告對糖尿病的分型進行了修改。
  修改後的糖尿病病因分型將糖尿病分為四大類,即1性糖尿病、2性糖尿病、其他特殊型別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80%左右的糖尿病屬2型糖尿病,我們日常所說的糖尿病一般也就是指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發病大多在40歲以上,多數起病緩慢,患者多正常或肥胖,三多一少症狀不明顯,確診時患者已有5~10年的病史,體內胰島素正常或相對少。1型糖尿病大多數為40歲以下發病,20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絕大多數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起病較突然,起病前體重多正常或消瘦,三多一少症狀較明顯,體內胰島素含量較低。
  6.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的典型臨床症狀包括口渴、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體重下降),常常稱之為“三多一少”。出現典型症狀,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醫院就醫,通過臨床檢查發現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發病時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現常常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初期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症狀,或者存在一些非典型症狀。例如,感到疲乏、勞累;視力下降、視物不清;面板瘙癢;手、足經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傷口癒合非常緩慢;經常或者反覆發生感染;男性發生陽痿,女性發生陰道異常乾燥;極易飢餓;噁心、嘔吐等。由於這些症狀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現,因此往往延誤對糖尿病患者的正確診斷。 
  
  7.糖尿病與吃糖有關嗎
  這裡所指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的總稱,糖又被分為多糖、雙糖、單糖。我們飲食中的米飯、饅頭、麵條、麵包、餅乾、山芋、南瓜等等所含的澱粉便是多糖,多糖類的澱粉雖然不甜,但在澱粉酶的作用之下,會被分解為單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但它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有胰島素的幫助。如果含澱粉或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體力運動少,缺乏足夠的能量消耗,身體裡的胰島素無法幫助多餘的糖類吸收和利用,就有可能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過腎臟濾出成為尿糖,從而引起糖尿病的發生。
    8.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糖尿病發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過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發病的危險。(1)有親屬,尤其是一級親屬,患糖尿病者;(2)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3)肥胖或超重,特別是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於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4)高血壓、高血脂及早發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兒生育史,有多次流產者;(6)年齡40歲以上者。國內外資料都表明40歲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較年青人顯著增高;(7)飲酒過多者。
     30.老年糖尿病有什麼特點?
  老年糖尿病是指60歲以上發生的糖尿病,絕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多數起病緩慢,早期一般沒有任何症狀,部分老年糖尿病在出現了併發症之後才確診為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沒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而且容易併發心、腦、肝、腎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樣需要通過控制飲食、適當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以及口服降糖藥來控制血糖。如需採用藥物治療,應避免作用強且作用持續時間長的降糖藥。有些患者在降糖同時需要進行降血壓和降血脂的治療,用藥時還需注意老年人的肝、腎功能。當口服降糖藥療效減低或已有明顯的合併症者宜儘早改用胰島素。  
   目前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療率低跟糖尿病知識宣傳普及不夠有關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運動治療、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療、自我病情監測稱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其中,糖尿病的教育又處於這五個因素的核心地位。由於目前國內對糖尿病知識的宣傳普及不夠,使許多本來可以在早期進行良好治療控制的病人由於不知曉而浪費了大量醫療費用。

2.設立個人糖尿病控制目標;

2002年西太平洋地區2型糖尿病政策組制定的控制目標包括:

控制指標

 

良好

一般

不良

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血壓(mmHg)

體重指數(BMI)(kg/m2)

 

總膽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空腹

非空腹

 

 

 

 

(mmol/L)

(mmol/L)

4.4-6.1

4.4-8.0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