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特殊型別,也是產科常見疾病。妊娠糖尿病對母子均可能造成危害,需要加強生活上的護理,嚴控血糖,避免病情發展。
妊娠糖尿病的症狀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通常是在孕期篩查中被檢出高血糖。如果出現症狀,最明顯的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飲、多尿,體重卻減輕,有時還伴有嘔吐。嘔吐反應與妊娠反應不同,多為劇吐,嚴重時甚至引起電解質紊亂。
此外,妊娠糖尿病另一個常見表現是疲乏,這是因為體內葡萄糖分解過快,不能被很好利用,體能無法得到充分補充。同時,由於葡萄糖分解代謝加速,導致血、尿中葡萄糖的含量明顯增加,容易發生真菌感染,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感染反覆發作。
妊娠糖尿病的診斷
根據2014年的妊娠合併糖尿病診治指南,診斷方法如下:
1、如果患者妊娠前就有糖尿病,可直接確診為糖尿病合併妊娠。
2、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
(1)空腹血漿葡萄糖值≥7.0mmol/L;
(2)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
(3)伴有典型高血糖症狀或高血糖危象,同時隨機血糖≥11.1mmol/L;
(4)糖化血紅蛋白≥6.5%。
3、妊娠糖尿病的診斷:
(1)空腹血漿葡萄糖值5.1~<7.0mmol/L;
(2)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1小時>10.0mmo/L;
(3)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8.5~11.1mmo/L;
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1、妊娠期高血糖存在更高的先兆子癇和剖宮產的風險,可使胚胎髮育異常甚至死亡,流產發生率達15%-30%;
2、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可能性較非糖尿病孕婦高2-4倍;
3、羊水過多發生率較非糖尿病孕婦多10倍;
4、巨大兒發生率明顯增高,難產、產道損傷、手術產機率增高,產程延長易發生產後出血;
5、易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婦女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管理,則將來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血糖應控制在餐前及餐後2h血糖值分別≤5.3、6.7mmol/L;夜間血糖不低於3.3mmol/L;妊娠期餐前、夜問血糖宜控制在3.3、5.6mmol/L,餐後峰值血糖5.6-7.1mmol/L。
妊娠期需要進行血糖監測,建議孕婦採用微量血糖儀自行測定毛細血管全血血糖水平。妊娠期應每日監測血糖7次,包括三餐前30min、三餐後2h和夜間血糖。
妊娠期如何控制血糖
1、控制攝入
妊娠期應保證足夠的能量攝入,但要優先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並適當限制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脂、紅肉類、椰奶、全脂奶製品等。飲食中可多選用富含膳食纖維的燕麥片、蕎麥麵等粗雜糧,以及新鮮蔬菜、水果、藻類食物等。
此外,還要有計劃地增加富含維生素B、鈣、鉀、鐵、鋅、銅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魚、蝦、奶製品、新鮮水果和蔬菜等。
2、運動療法
運動可有效減輕胰島素抵抗,建議每餐30min後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步行,可從10min開始,逐步延長至30min,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間歇,運動的頻率可保持為每週3-4次。
運動期間出現腹痛、陰道流血或流水、憋氣、頭暈眼花、嚴重頭痛、胸 痛、肌無力等情況應及時就醫。同時,要避免清晨空腹未注射胰島素之前進行運動。
3、胰島素療法
如果監測結果顯示一般性措施未能控制血糖水平,或存在胎兒生長過度的併發症情況,那麼有必要在醫生指導下采用胰島素療法。
妊娠糖尿病預後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謝大部分可以在產後恢復正常,但將來患2型糖尿病的機會會增大。因此,如果妊娠期出現過糖尿病,即便血糖已經恢復正常了,也應該注意控制飲食和鍛鍊,否則在一定時期以後,仍有患糖尿病的危險。
妊娠糖尿病患者相比普通孕婦,患子癇等併發症的風險大大增加,同時胎兒容易難產。因此,為保證母子安全,需要在孕期控制血糖,可通過控制攝入、運動和注射胰島素等方法將水平調控在一定範圍,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Donovan, Peter J; McIntyre, H David. Drugs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Australian Prescriber. 2010, 33: 141–4.
[2]Martinez-Frias, M. L.; Frias, J. P.; Bermejo, E.; Rodriguez-Pinilla, E.; Prieto, L.; Frias, J. L. Pre-gestational maternal body mass index predicts an increased risk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of mother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Diabetic Medicine. 2005, 22 (6): 775–781.
[3]楊慧霞.妊娠合併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J].中華婦產科雜誌,2014, 8(8):489-498.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