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是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本病的發生與衰老、肥胖、炎症、創傷、關節過度使用、代謝障礙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1、常見症狀和體徵
本病好發於膝、髖、手(遠端指間關節、第一腕掌關節)、足(第一跖趾關節、足跟)、脊柱(頸椎及腰椎)等負重或活動較多的關節。
(1)關節疼痛及壓痛
本病最常見的表現是關節區域性的疼痛和壓痛。負重關節及雙手最易受累。一般早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時好轉,活動後加重,隨病情進展可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導致活動受限。關節區域性可有壓痛,在伴有關節腫脹時尤為明顯。疼痛在陰冷、潮溼和雨天會加重。
(2)關節腫大
早期為關節周圍的侷限性腫脹,隨病情進展可有關節瀰漫性腫脹、滑囊增厚或伴關節積液。後期可在關節部位觸及骨贅。
(3)晨僵
患者可出現晨起或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後僵硬感,稱為晨僵,活動後可緩解。本病的晨僵時間一般數分鐘至十幾分鍾,很少超過半小時。
(4)關節摩擦音(感)
多見於膝關節。由於軟骨破壞、關節表面粗糙,出現關節活動時骨摩擦音(感)。
(5)關節活動受限
由於關節腫痛,活動減少,肌肉萎縮,軟組織攣縮等引起關節無力,活動受限。緩慢發生,早期表現關節活動不靈,以後關節活動範圍減小。還可因關節內的遊離體或軟骨碎片出現活動時的“絞鎖”現象。
2、不同部位的骨關節炎的表現特點
(1)手
以遠端指間關節受累最為常見,表現為關節伸側面的兩側骨性膨大,稱赫伯登(Heberden)結節。而近端指間關節伸側出現者則稱為布夏爾(Bouchard)結節。可伴有結節區域性的輕度紅腫、疼痛和壓痛。第一腕掌關節受累後,其基底部的骨質增生可出現方形手畸形,而手指關節增生及側向半脫位可致蛇樣畸形。
(2)膝
膝關節受累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危險因素有肥胖、膝外傷和半月板切除。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活動後加重,下樓梯更明顯,休息後緩解。嚴重者可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畸形。關節區域性有腫脹、壓痛、屈伸運動受限,多數有骨摩擦音。
(3)髖
男性髖關節受累多於女性,單側多於雙側。多表現為區域性間斷性鈍痛,隨病情發展可成持續性疼痛。部分患者的疼痛可以放射到腹股溝、大腿內側及臀部。髖關節運動障礙多在內旋和外展位,隨後可出現內收、外旋和伸展受限。可出現步態異常。
(4)足
跖趾關節常受累,可出現區域性疼痛、壓痛和骨性肥大,還可以出現拇外翻等畸形。足底可出現骨刺,導致行走困難。
(5)脊柱
頸椎受累比較常見,腰椎第三、四椎體為多發部位。可有椎體和後突關節的增生和骨贅,引起區域性的疼痛和僵硬感,壓迫區域性血管和神經時可出現相應的放射痛和神經症狀。
頸椎受累壓迫椎-基底動脈可引起腦供血不足的症狀。腰椎骨質增生導致椎管狹窄時可出現間歇性跛行以及馬尾綜合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