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體(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A)指與體內不同磷脂成分發生反應的抗體。至今應用於臨床檢測的有狼瘡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C)、抗心磷脂(anti-cardiolipin,AcL)抗體兩大類。近年還發現有抗磷脂醯絲氨酸抗體和抗磷脂酸抗體等。
1、LAC
Conley等於1957年報道2例SLE患者有出血症狀和凝血異常,且梅毒反應試驗呈“陽性”,之後將這種自發產生並能抑制凝血過程的因子稱為LAC。目前已知LAC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它的免疫活性主要在IgG。臨床上測定LAC的試驗有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CPT),蛇毒時間,白陶土凝固時間等,當所測得的時間延長,而又不能為正常血漿所糾正時,則提示有LAC存在。LAC在SLE中陽性率最高,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鏈球菌感染、惡性腫瘤、肝炎、及服用酚噻嗪類藥物的神經病患者亦可陽性。
2、AcL抗體
Wassermann在1907年建立的梅毒標準試驗(STS)是測定AcL抗體最早的試驗。它採用先天性梅毒胎兒肝臟浸出液為抗原,以補體結合試驗測定,實際上胎肝提取的抗原中含有心磷脂。以後改用牛心肌乙醇浸出液的有效成分心脂作STS。AcL抗體在SLE患者陽性率為30%~40%,在有網狀青斑的SLE陽性率可達80%。AcL抗體還可在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萊姆病、橋本甲狀腺炎、腫瘤等多種疾病中出現。
APLA可以分為IgG、IgM和IgA型。其型別比例各家報道也有差異,但大多數學者證明IgG型APLA中佔有突出的位置,陽性率高,與臨床相關性最強,它可能對出現血栓、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的預測及特異性更強。也有人認為,IgM型ACL抗體可能與某些臨床表現關係更密切,如習慣性流產、及死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