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胃腸腫瘤中心 主任醫師 步召德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表現:

  

  一、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關鍵因素

  幽門螺桿菌被認為是胃癌發生的啟動因子和促進因子,它是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進因素。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中,幽門螺桿菌被定位為一類致癌因子,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和進展均顯著相關。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大量炎性細胞產生、釋放多種活性氧化合物,引起細胞DNA變異,染色體受損,黏膜細胞異常增殖,從而導致癌症。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其胃部黏膜NO合成酶活性增高,NO含量大大升高,對黏膜細胞產生毒素作用,導致細胞突變成癌細胞。

  幽門螺旋桿菌還會導致正常基因的突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導致癌基因被啟用,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突變以及修復基因的損傷,研究表明p53基因和ras基因的過度表達或突變,表現為胃部上皮細胞的損傷,過多正常基因的突變導致腫瘤的發生。

  二、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流行病學相符

  多數資料顯示:胃癌發病率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成正比,尤其是胃癌高發區的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更高。胃癌的死亡率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成正相關。由此可見,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率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三、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發病率高度相關

  研究表明,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

  對胃癌高發區的研究顯示:胃癌高發區人群中,兒童期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明顯高於胃癌低發區。幼年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在感染後生存時間長,更易出現慢性活動性胃炎與腸化生等病變,從而增加了胃癌發生的可能性。

  四、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癌前病變的相關性高

  近年來,癌前病變備受醫生和患者的重視,已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癌前病變的發生密切相關。從慢性胃炎到萎縮性胃炎,再到腸化生,再到異型增生,最後導致胃癌,這樣的過程一般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其中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患萎縮性胃炎的概率比幽門螺旋桿菌陰性者高,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腸化生更傾向於出現中毒性腸化生和不完全腸化生,而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則是胃癌發生過程的環節之一。

  以上幾個方面都表明了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關於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胃癌發生的機制也有幾種說法:幽門螺桿菌引起胃黏膜上皮細胞增殖加速;幽門螺桿菌引起胃黏膜上皮細胞凋亡增加;基因及表達異常;幽門螺桿菌促進致癌代謝物的形成;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免疫應答與胃癌的發生相關。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有助於預防胃癌,多數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發生的重要手段。不過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發生的確切證據尚缺,因此目前更傾向於對具有癌前病變者和胃癌家族史、早期胃腫瘤切除者進行規範的根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