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缺血性腦卒中按嚴重程度可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腦梗死。嚴重的缺血性卒中,可導致出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昏迷等症狀,甚至引起死亡。頸動脈狹窄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通過切除頸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得以疏通,已成為預防腦梗死金標準,手術已經十分成熟。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神經外科孫金龍
1.缺血性卒中的發病情況:
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120萬~150萬人,死亡80萬~100萬人。美國每年有50萬人發病,其中15萬人死亡,200餘萬人需要醫療照顧。在新發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佔75%~90%。
2.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
①頸動脈狹窄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引起頸動脈狹窄的最常見原因是由於動脈血管壁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內膜及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導致血管腔徑狹窄,甚至閉塞。
②心源性栓塞:是由於心源性栓子經迴圈系
統致腦血管栓塞,引起相應供血區的腦功能障礙。
③顱內血管澱粉樣病變等。
3.頸動脈狹窄臨床表現:
①輕者無任何不適或只有耳鳴、視物模糊、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乏力、嗜睡、失眠、多夢等表現。
②短暫腦供血不足及微小動脈梗塞都可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出現病變對側肢體長出現發作性麻木,上肢或下肢無力,面癱,單眼突發黑等表現。24小時內症狀會完全消失,不留任何陽性體徵。
③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出現的神經功能障礙較輕,一般在1~3周內完全恢復。
④腦梗死:卒中症狀逐漸發展,出現偏癱、失語、癲癇發作,甚至意識喪失乃至危及生命。
4.頸動脈狹窄相關檢查
①頸動脈超聲波檢查:可測量頸動脈的直徑和內膜厚度,判斷有無頸動脈狹窄及狹窄程度,及有無內膜斑塊和潰瘍等。
②CT、磁共振頸動脈血管成像:該方法準確、直觀、可靠、無痛苦,為頸動脈狹窄可靠的無創檢查;
③頸動脈血管造影:為診斷頸動脈狹窄和斑塊形成的金標準,但缺點為有創檢查,存在斑塊脫落等多種風險。
CT、磁共振頸動脈血管成像加超聲波檢查能夠準確地檢測出95%以上有高度危險的頸動脈狹窄患者。
5.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治療方法
①藥物治療
②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③頸動脈支架成形術
經過歐美多項大規模臨床試驗充分證實: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能夠有效預防中風、降低死亡率,是治療症狀性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6.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手術指徵
①6個月內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或缺血性腦卒中,且同側頸動脈狹窄大於50%的患者。
②狹窄率>70%無症狀頸動脈狹窄患者。
7.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治療效果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歐美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頸動脈狹窄已成為常規治療方法,頸動脈狹窄70%以上的人採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後,發生中風的比例比單純藥物預防下降了約2/3。
目前國內外一致認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6歲,發作性肢體無力4月入院,行顱腦CTA顯示:左側頸內動脈起始段狹窄大於90%。在我院神經外科行左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術後恢復好,症狀消失。複查頸動脈CTA檢查示血管再通良好(如圖)。
術前(箭頭顯 術後(箭頭顯
示狹窄粗處) 示管腔通暢)
術中經頸動脈取出粥樣硬化斑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