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顱內動脈瘤呢?
迴圈系統通過血液迴圈來供給體內所有組織、器官所需的氧份,大腦需要的血液佔全身總血液的1/4,如果血管在生長髮育過程中發生異常,在血液長期衝擊下,血管壁就會變薄,逐漸膨出產生動脈瘤,如果長在顱內,就叫做顱內動脈瘤。
2、患顱內動脈瘤的人多嗎?
顱內動脈瘤是腦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疾病,據統計發生率為全人口的1%-2%,動脈瘤破裂數為每年10萬人中有16人,我國患顱內動脈瘤後的治療率不到5%,因為其常常被誤診、誤治。
3、患顱內動脈瘤後有哪些危險?
顱內動脈瘤可以導致病人偏癱、失語、昏迷、死亡。動脈瘤就像一個汽球,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當承受不住時就會破裂,這時血液就會流向腦組織,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出血等,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為15-20%,如果第一次出血後病人沒有死亡,也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很快就會發生第二次出血,死亡率就高達80%,因此我們稱之為定時炸彈。
4.患顱內動脈瘤都有哪些症狀?
如果動脈瘤較小並沒有破裂,則沒有什麼臨床症狀,因此很難診斷,如果動脈瘤較大,就會壓迫視神經、動眼神經,導致視力下降、眼瞼下垂等,如果動脈瘤破裂了,病人就會感到劇烈疼痛、面色蒼白、出虛汗、昏迷、偏癱,失語等症狀。
5、如何早期診斷顱內動脈瘤?
最直接最準確的診斷方法是全腦血管造影,因此被6稱之為診斷動脈瘤的金標準。近幾年神經影像學技術發展很快,像CT、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也可以發現一部分顱內動脈瘤,而且沒有創傷,但如果動脈瘤太小,就只能通過血管造像檢查來確定。
6、如何治療顱內動脈瘤呢?
①開顱手術,開顱後在顯微鏡下進行分離,夾閉動脈瘤,但夾閉時容易引起動脈瘤的出血,而且深部動脈瘤手術的風險較大,術後病人恢復慢,有些病人如年老體弱者也不適合進行手術。
②微創血管內介入栓塞動脈瘤。七十年代中期有人發明了用介入方法治療顱內動脈瘤,當時使用的材料主要為球囊,但臨床效果不佳;八十年代開展了用遊離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通過導管將彈簧圈放入動脈瘤囊內,使其閉塞,但遊離彈簧圈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較差,經常有彈簧圈脫出等問題;到了九十年代,新的電解可脫式彈簧圈(GDC)問世,使動脈瘤的栓塞治療安全而可靠,治癒率達95%以上。21世紀初,又有人將血管內支架結合GDC來治療那些寬頸的或梭形的顱內動脈瘤,以往單純GDC難以治癒的動脈瘤,取得了明顯的成功。因此,幾乎可以說任何部位、任何形狀的動脈瘤都可以通過介入栓塞的方法來治療。
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動脈瘤,以其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療效穩定、急診出血期也能進行、年老體弱者也能承受告等優點,廣受動脈瘤患者的喜歡。
基底動脈頂端動脈瘤栓塞前
動脈瘤栓塞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