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李建濤

  腦動脈瘤就是腦內動脈壁的結構發育不良,或因腦外傷、動脈硬化造成動脈壁損傷、或老化,使區域性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狀瘤體。動脈瘤極易在偶發的緊張、疲勞等血壓升高時發生破裂,所以也被稱為腦內的“定時炸彈”。由於顱內的容積受顱骨限制,儘管可能發生的出血量不多,也會造成腦神經組織受壓、破壞,導致嚴重後果。

  腦動脈瘤是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病變,其出血後會造成大於30%的死亡率的風險也是引起神經科臨床高度重視的因素。隨著社會公眾對自身健康的逐漸重視,在普通查體中發現顱內動脈瘤的病例逐漸增多;見於曾經出過血的動脈瘤年出血率一般認為在23-25%,而未出血的動脈瘤年出血發病率率一般認為在十萬分之5-10%左右。如果對這些未曾出血過的動脈瘤採用手術或栓塞等較為積極的治療方法,儘管可以使患者消除潛在的出血危險而受益,但伴隨治療的1-5%的術中出血或梗塞等併發症風險又使臨床不能不仔細斟酌。歐美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由於直徑大於6mm的腦動脈瘤出血的概率顯著增加,所以即使未曾出血,也應該給予外科手術或血管內栓塞的處理。從國內臨床觀察,腦動脈瘤並不是在大於6mm後才出血,愈來愈多的病例證實,小於5mm的動脈瘤、甚至直徑在2.5mm以下的微小動脈瘤的出血檢出率也在逐年增加。

  由於多數動脈瘤與人體伴陪一生而未出現危險狀況,但不能確定單一患動脈瘤個體何時可能出血;所以作者建議對偶然發現的無症狀腦動脈瘤處理意見時可以有兩種選擇:

  1、對雖然沒有發生過顱內出血,但動脈瘤生長不規則甚至有子瘤形成、或伴有心臟瓣膜病、冠心病以及腦供血不足等需要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物治療的病例,如果接診的醫生能掌握較熟練的栓塞操作技術,所在的醫療單位也具備相應的醫療裝置和條件,就可以基本保證不出現術中併發症的情況下,應該及早選擇創傷較小的經血管內栓塞處理方式甚至開顱手術夾閉進行治療,目的在於消除腦出血的風險,有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高治療並存的缺血性心腦病變的安全性。

  2、而對於動脈瘤較小且生長形態規則的個體和難以承受任何預防性治療的患者,可以有條件的選擇對症處理和較嚴格的生活習慣的限制的保守治療。根據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基本條件是血流動力學異常變化的特點,要求良好的體迴圈血壓控制,調整緊張的精神壓力,服用適合自己的降血壓藥物等;在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重體力或過度運動,保證每日6-8小時的睡眠、保持寬容大度的心態以及防止便祕等;醫療觀察證實這些基本要求是防止動脈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同時每年保證查體一次,瞭解動脈瘤的發展趨勢和全身健康狀況,在有必要時可及時做出正確的干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