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體液保持著一定的H +濃度,也即是保持著一定的pH值(動脈血漿的pH值為7.40 +-0.05)。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謝功能。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既產酸也產鹼,故體液中H+濃度經常發生變動。但人體能過體液的緩衝系統,肺的呼吸和腎的調節的作用,使血液內H+濃度僅在小範圍內變動,保持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
血液中的HCO-3和H2CO3最重要的一對緩衝物質。HCO-3的正常值平均為24mmol/L,H2CO3平均為1.2mmol/L,兩者比值HCO-3/H2CO3=24/1.2=20/1。血漿內的碳酸濃度是由以物理狀態溶解的CO2及與水生成碳酸的量所決定。因體液中CO2主要是以物物理溶解狀態存在,H2CO3量很微小,可略而不計。故H2CO3可改用二氧化碳分壓(PCO2)及其溶解係數(0.03)算出。PCO2正常值為40mmHg,即H2CO3=0.03*40=1.2。這樣,HCO-3/H2CO3= HCO-3/0.03*PCO2=24/1.2=20/1。只要HCO-3/H2CO3的比值保持為20/1,則血漿的pH值仍能保持為7.40。就酸鹼平衡的調節而言,肺的呼吸是排出CO2和調節血液中的呼吸性成分,即PCO2,也即調節血中的H2CO3。因此,機體的呼吸功能失常,既可直接引起酸鹼平衡紊亂,又可影響對酸鹼平衡紊亂的代償。腎的調節作用是最主要的酸鹼平衡調節系統,能排出固定酸和過多的鹼性的物質,以維持血漿HCO-3濃度的穩定。腎功能不正常,既能影響酸鹼平衡的正常調節,也能引起酸鹼平衡紊亂。
腎調節酸鹼平衡的機理是:
1、H+-Na+的交換;
2、HCO-3的重吸收;
3、分泌NH3與H+結合成NH+4排出;
4、尿的酸化而排出H+。
液體平衡失調的鑑別診斷:
1、等滲性缺水
又稱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最易生這種缺水。水和鈉成比例地喪失,血清鈉仍在正常範圍,細胞外液的滲透 壓也保持正常。它造成細胞外液量(包括迴圈血量)的迅速減少。腎入球小動脈壁的壓力感受器受到管內壓力下降的刺激,以及小球濾過率下降所致的遠曲腎小管液內Na+的減少,引起腎素-醛固酮系統的興奮,醛固酮的分泌增加。醛固酮促進遠曲腎小管對鈉的再吸收,隨鈉一同被再吸收的水量也有增加,使細胞外液量回升。由於喪失的液體為等滲,基本上不改變細胞外液的滲透壓,最初細胞內液並不向細胞外間隙轉移,以代償細胞外液的缺少。故細胞內液的量並不發生變化。但這種液體喪失持續時間較久後,細胞內液也將逐漸外移,隨同細胞外液一起喪失,以致引起細胞,缺水。
2、低滲性缺水
又稱慢性缺水或繼發性缺水。水和鈉同時缺失,但缺水少於失鈉,故血清鈉低於正常範圍,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機體減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腎小管內的再吸收減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但細胞外液量反更減少,組織間液進入血液迴圈,雖能部分地補償血容量,但使組織間液的減少更超過血漿的減少。面臨迴圈血量的明顯減少,機體將不再顧及到滲透壓而儘量保持血容量。腎素-醛固酮系統興奮,使腎減少排鈉,CI-和水的再吸收增加。故尿中氯化鈉含量明顯降低。血容量下降又會刺激垂體後葉,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再吸收增加,導致少尿。如血容量繼續減少,上述代償功能不再能夠維持血容量時,將出現休克。這種因大量失鈉而致的休克,又稱低鈉性休克。
3、高滲性缺水
又稱原發性缺水。水和鈉雖同時缺失,但缺水多於缺鈉,故血清鈉高於正常範圍,細胞外液呈高滲狀態。位於視丘下部的口渴中樞受到高滲刺激,病人感到口渴而飲水,使體內水分增加,以降低滲透壓。另方面,細胞外液的高滲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致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降低和恢復其容量。如繼續缺水,則因迴圈血量顯著減少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加強對鈉和水的再吸收,以維持血容量。缺水嚴重時,因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使細胞內液移向細胞外間隙,結果是細胞內、外液量都有減少。最後,細胞內液缺水的程度超過細胞外液缺水的程度。腦細胞缺水將引起腦功能障礙。
4、水過多
又稱水中毒或稀釋性低血鈉。係指機體入水總量超過排水量,以致水在體內瀦留,引起血液滲透壓下降和迴圈血量增多。水過多較少發生。僅在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或腎功能不全的情況下,機體攝入水分過多或接受過多的靜脈輸液,才造成水在體內蓄積,導致水中毒。此時,細胞外液量增大,血清鈉濃度降低,滲透壓下降。因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相對較高,水移向細胞內,結果是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均降低,量增大。此外,增大的細胞外液量能抑制醛固酮的分泌,使遠曲腎小管減少對Na+的重吸收,Na+從尿內排出增多,因而血清鈉濃度更加降低。
體液代謝和酸鹼平衡失調常常是某一原發病的伴發現象或結果。應及時採取措施以預防這類失調的發生。一般可每日靜脈滴注5%~10%葡萄糖溶液約1500ml,5%葡萄糧鹽水約500ml, 10%KC130-40ml,補充每日需要的水和葡萄糖,以節約蛋白質分解代謝,避免過量脂肪燃燒時可能發生的酮症酸中毒。對發熱的病人,一般可按體溫每升高1C0,從面板喪失低滲體液約3-5ml/kg 的標準增加補給量。中度出汗的病人,喪失體液約500-1000ml(含NaC 11.25-2.50g);大量出汗時,喪失體液約1000-1500ml。氣管切開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發的水分比正常的多2-3倍,計1000ml左右。均需在補液時增加補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