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溼性壞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嚴重的型別,下肢整個靜脈系統包括潛在的側支幾乎全部處於阻塞狀態,靜脈壓急劇升高,肢體劇痛伴整個患肢明顯腫脹,皮膚髮亮和發紺,皮溫降低,因動脈痙攣和(或)間隙綜合徵導致患肢嚴重腫脹、缺血以至壞死。
一般認為,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3~6個月後,即進入後遺症期。深靜脈血栓經過吸收和極化,以及緩慢的再通過程,愈是位於近側的血栓形成,再通的可能性愈小。據Dale報道,髂-股靜脈血栓形成的再通率約1%~2%。此外,血栓在再通過程中,可將其中的瓣膜加以破壞,而出現倒流性病變。下肢除明顯的肢體腫脹外,由於長期深靜脈迴流障礙,小腿深靜脈高壓,多累及交通支使下肢淺靜脈曲張愈顯明顯,足靴區可因面板營養障礙出現慢性溼疹、色素沉著,甚至淤積性潰瘍。那麼下肢溼性壞疽的病理病因是什麼呢?
病理病因
1、血流淤滯狀態:由於久病臥床、外傷或骨折、較大的手術、妊娠、分娩、長途乘車或飛機久坐不動、或長時間的靜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緩慢、淤滯,促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狀態:如創傷、手術後、大面積燒傷、妊娠、產後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強,易形成血栓。
3、靜脈壁損傷:靜脈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響,常見有機械性損傷、感染性和化學性損傷時,會使靜脈內膜下基膜和結締組織中的膠原暴露,血小板隨後黏附其上,發生聚集,並釋放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等,同時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過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質,這些物質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於形成血栓。
4、其他因素:如年齡、肥胖及抗活化蛋白C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