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有擦傷痕跡或腫脹是頸動脈創傷性栓塞的症狀之一。頸總動脈是頭頸部的主要動脈幹,在甲狀軟骨上緣分支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頸內動脈栓塞多發生在頸部挫傷後,患者可有短暫性大腦缺血性發作,隨後出現神經系統病徵,此為頸內動脈栓塞的特徵。解除血管痙攣和抗凝血治療,可控制血栓發展。必要時行頸內動脈取栓手術。容易與其混淆的症狀有哪些呢?
1、創傷性硬腦膜外血腫
硬腦膜外血腫是外傷後顱內出血聚集在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多位於額顳、顳頂和後枕部,約85%為急性血腫,慢性者罕見。出血來源於腦膜血管、骨板障、靜脈竇和蛛網膜粒。絕大多數有顱骨骨折。
2、硬腦膜下血腫
硬腦膜下血腫指位於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具有包膜的血腫。是顱腦損傷常見的繼發性損害,出血來源多為腦皮質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腦挫裂傷或腦內血腫。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系屬頭傷後3周以上始出現症狀,好發於小兒及老年人。根據其受傷後出現臨床症狀和體徵的時間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頭部受傷後3天以內出現顱內血腫症狀者稱為急性硬腦膜下血腫;3天至3周出現顱內血腫症狀者稱為亞急性硬腦膜下血腫;3周以上出現顱內血腫症狀者稱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3、進行性頸部腫塊
頸部腫塊是頸部最常出現的疾病之一,國外學者Skondalakis對頸部腫塊的診斷總結出一條“80%規律”:①對於非甲狀腺的頸部腫塊,有大約20%屬於炎症、先天性疾病;而其餘80%屬於真性腫瘤。②對於屬於真性腫瘤的病人中,又有大約20%屬於良性腫瘤,80%為惡性來源;同時與性別有關,女性約佔20%,男性佔80%。③在頸部惡性腫瘤中,有20%為頸部原發,而絕大多數為來源於全身其它部位惡性腫瘤的轉移灶(佔80%)。④頸部的轉移灶有80%來源於頭面部,20%來源於人體軀幹部位。必須引起重視的是頸部所有的轉移癌中仍有約20%的患者儘管進行了臨床、影像學、細胞學及實驗室檢查,最終甚至至死仍未找到原發病灶,稱為隱匿性原發癌。
4、頸內動脈創傷性血栓
頸總動脈是頭頸部的主要動脈幹,在甲狀軟骨上緣分支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創傷性栓塞的發病率以頸內動脈較高因頸內動脈主要為腦和視器供給血液,故栓塞後果較嚴重。頸內動脈栓塞可發生於其頸段、巖骨段、海綿竇段或床突上段。據70例的分析發生於頸段者佔85%,巖骨段佔10%。頸內動脈栓塞多發生在頸部挫傷後患者可有短暫性大腦缺血性發作,隨後出現神經系統病徵,此為頸內動脈栓塞的特徵。解除血管痙攣和抗凝血治療,可控制血栓發展。必要時行頸內動脈取栓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