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段友良

  摘要 目的:通過足背靜脈穿刺置管測壓,研究在大隱靜脈曲張術前、術後足背靜脈壓力變化。方法:採用站立位足背靜脈穿刺置管測壓的方法,檢測32例合併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隱靜脈曲張手術患者48條下肢,獲得術前、術後的足背靜脈腔內壓力並對比。結果:合併下肢深靜脈瓣膜動能不全的大隱靜脈曲張患者,術後足背靜脈腔內壓力較術前均有明顯下降,統計學有顯著差異(P<0.05< span="">),說明大隱靜脈曲張患者,行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後,其足背靜脈迴流壓力得到一定的緩解。結論:合併下肢深靜脈瓣膜動能不全的大隱靜脈曲張患者,大隱靜脈曲張術後足背靜脈壓力明顯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流動力學得到。

  大隱靜脈曲張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確診為單純性大隱靜脈曲張的患者,若能耐受手術,都應實施手術治療[1]。由於其為淺靜脈病變,與深靜脈關係密切,通過研究大隱靜脈曲張術後足背靜脈壓力的改變,瞭解深靜脈瓣膜功能的變化情況,為手術療效的評定提供依據。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32例(48條下肢)均為我院手術患者,男14例(21條),女18例(27條)。年齡37-74歲,平均年齡52歲,病程5-28年。通過血管多普勒彩超檢查,證實下肢深靜脈通暢,深靜脈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流。診斷:大隱靜脈曲張合併一定程度的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0-3級)。患者均有淺靜脈曲張、活動後伴不同程度下肢腫脹,其中14條下肢有足靴區面板色素沉著、增厚,其中5例伴潰瘍。

  1.2 儀器及方法 足背靜脈穿刺置管測壓裝置的構成,包括經嚴格校正的行動式血壓計表頭、無菌靜脈輸液器(如圖)。患者取雙足平行站立位,以普通淺表靜脈穿刺技術行足背靜脈內踝前靜脈支的穿刺成功後,留置針接無菌靜脈輸液器,無菌靜脈輸液器的遠端斷端聯接行動式血壓計表頭介面,將血壓計表頭放與足背靜脈穿刺點同一平面;觀察壓力針穩定10秒後的壓力,作為該次測量目標數值(mmHg)。同一條肢體、同一穿刺點,於術前1天、術後10天分別檢測1次。手術方式採用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小腿曲張靜脈旋切術,術中嚴格實施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全程剝脫,並結紮大隱靜脈根部的屬支,下肢曲張靜脈採用旋切系統旋切乾淨。

  1.3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體進行資料處理。各項指標測值以±s表示,資料服從正態分佈,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以p<0.05< span="">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站立位足背靜脈穿刺置管測壓檢測,大隱靜脈曲張術後足背靜脈壓較術前均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 足背靜脈管腔內壓力測值(mmHg)

  組別 條數 足背靜脈腔內壓力(mmHg)

  術前組 48 89.523±0.761

  術後組 48 81.220±0.263

  3、討論

  大隱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其發病率較高。1969年英國的一項調查[2]表明,有56.5%的站立工作工人患有下肢淺靜脈曲張。1980年,Kistner[3]首先提出了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概念,許多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孫建民[4]發現在105條下肢淺靜脈曲張症狀較重的患者中,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就有61人。對於下肢淺靜脈曲張與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關係尚未有定論,其中血流動力學說得到較高認同。深靜脈返流和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的靜脈高壓,不但能破壞深靜脈主幹的瓣膜,而且破壞隱-股靜脈瓣進而造成大隱靜脈曲張,病情發展進一步破壞小腿段深淺靜脈交通支瓣膜,使淺靜脈處於高壓淤血狀態,而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與體徵。因此,單純性大隱靜脈曲張者,不一定伴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凡是具有原發性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者,都同時伴有大隱靜脈曲張[5]。大隱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以傳統的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加剝脫術為主,其它還有縫扎法、點式剝脫術、射頻治療術、鐳射治療術、硬化劑注射術等。各種方法有其特點及侷限性。傳統的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加剝脫術療效肯定。

  在外踝前區、十字韌帶前方、足背靜脈弓後方,趾長伸肌腱的小趾肌腱外側、第4跖骨內側的區域,皮神經分比較少,稱之為“乏神經區”[6];在該區域出現的外踝前靜脈網的靜脈幹,長約8.26cm,外徑0.1cm,走向較直,彈性好,管腔較粗,位置表淺,且又恆定,血液易充盈。因此,把它確定為穿刺靜脈。一則避免了在操縱過程中,引起病人的疼痛和皮下淤血,提高穿刺成功率;二則避免了針頭刺入太深而引起的痛感和損傷。在實踐中儘量避開神經血管的交叉部位,或儘量避開血管的神經側,選擇皮神經分佈較少的“乏神經區”,有利於減輕病人的痛苦和取得病人良好的配合。

  下肢足背靜脈管腔內壓力的構成因素有兩個,包括淺靜脈系統(大隱靜脈、小隱靜脈)的迴流阻力、深靜脈系統迴流阻力;合併有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隱靜脈曲張患者,大隱靜脈曲張、隱股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大隱靜脈血液返流等因素導致淺靜脈系統迴流阻力較正常升高,壓力傳導至下肢遠端足背靜脈,提高了該類病人的足背靜脈管腔內壓力。行大隱靜脈手術後,大隱靜脈的血液迴流阻力消失,這部分增壓因素的去掉,使下肢遠端靜脈迴流壓力減輕,表現為足背靜脈管腔內壓力降低,下肢遠端靜脈血流動力學改善。

  Walsh等[7]報道29條患肢,術前經雙向多普勒超聲檢測,證實有股淺靜脈和大隱靜脈返流者,做大腿部大隱靜脈剝脫術,深靜脈的返流消失;此現象也被Sales等[8]所證實,在我們的前期研究中也證實大隱靜脈剝脫術後深靜脈的返流量明顯減少[9]。當單純剝脫大隱靜脈主幹並切除曲張靜脈後,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得到改善,返流減輕或消失,深靜脈血液迴流阻力降低,根據腔內壓力傳導理論,下肢遠端血液迴流阻力隨之降低,所以術後站立位足背靜脈穿刺置管測得壓力較術前明顯降低。說明大隱靜脈曲張術後科降低遠端靜脈系統的迴流壓力,使組織供血供氧得到改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