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之後,在外力的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血管、脊髓等組織所引起的腰痛,並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疾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常見病,其發病率約佔門診腰腿痛患者的15%,許多腰痛伴腿痛的患者經臨床檢查,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許多患者開始時只有單純腰痛,以後才出現典型的椎間盤突出症,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率比一般臨床統計要多。本病多見於壯年體力勞動者,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0~15:1;發病年齡多在20~50歲,20歲以下僅佔6%;70%左右有外傷史;從發病部位來看,本病多發生在腰4~腰5和腰5~骶1兩個節段,約佔90%。
腰椎間盤纖維環在後外側較為薄弱,後縱韌帶在脊柱的全長中都無間斷,但自第一腰椎平面以下,後縱韌帶漸漸變窄,至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間,寬度只等於原來的一半,腰骶部是承受力、靜力最大的部分,故後縱韌帶的變窄,造成了自然性結構方面的弱點,髓核易向後方兩側凸出。
發生本病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或椎間盤有發育上的缺陷;外因則是損傷、勞損以及受寒著涼等。
【臨床表現】
一、症狀
㈠、腰背痛 據有關統計,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有腰背痛,大約50%患者表現為先腰痛後腿痛,約33%患者腰背痛和腿痛同時發生,約17%患者先腿痛後腰痛。腰背痛主要因為椎間盤退變突出,刺激外層纖維環及後縱韌帶中的竇椎神經纖維,該神經由2/3的交感神經和1/3的軀體神經組成,如椎間盤突出較大可刺激硬脊膜產生硬膜痛。疼痛時間短者數日,長者數年,部位在下腰部和腰骶部。這類疼痛的感覺部位較深,表現為起病緩慢和定位不準確的背部侷限或廣泛性鈍痛,活動後加重,臥床休息後減輕;而且腰痛症狀很少完全影響生活和工作。當腰椎間盤突發突出時,腰背痛急性發作,腰痛重且可有肌肉痙攣,腰部活動明顯受限,腰痛多難以忍受,不能工作,甚或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非臥床休息不可,此類病人可有突然扭動腰部或搬重物用力不甚等誘因,此主要是由於缺血性神經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壓迫神經根,致使根部血管受壓而呈現缺血、淤血、缺氧及水腫等一系列改變,並可持續數天至數週。
㈡、下肢放射痛
1、突然出現或逐漸發生並漸進性加重的放射性銳痛、鈍痛、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由腰臀部向大腿後(外)側、N窩、小腿外側、足跟、足背或小趾放射。個別病人可呈反向性放射痛,此類疼痛可與腰痛同時發生,亦可在腰痛之前或之後發作。
2、部分疼痛可在某種姿勢下,因活動或腹壓增加(咳嗽、噴嚏或用力排便等)而加重或突然出現觸電般的放射痛,刺激停止後疼痛立即消失;部分疼痛部位較廣泛,甚或難以確定準確位置,其對刺激反應慢,疼痛消失亦不完全,故患者既有持續性疼痛,又有突發性加重。
3、多數病人開始有腰痛,不久腰痛減輕,下肢出現放射痛。這是因為當髓核進一步突出後,原來處於緊張狀態的纖維環破裂,使其上的痛覺神經纖維張力減低,故疼痛減輕;也可因髓核進一步突出,經過後縱韌帶直接壓迫神經根,故腿痛加重。輕者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外側直達足部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
4、疼痛輕者仍可步行,但步態不穩、跛行,腰部多取前傾狀或以手扶腰以緩解對坐骨神經的張應力;重者需臥床休息並喜採取彎腰屈髖屈膝側臥位。凡是增加腹壓的因素均可使放射痛加劇。由於屈頸可通過對硬膜囊的牽拉使脊神經刺激加重,以致頭頸部喜仰伸位。
5、放射痛多為一側,極少數病人可有雙下肢放射痛或交替性雙下肢放射痛,見於中央型巨大突出患者。
6、少數病人開始發病時,下肢可無明顯疼痛,或僅表現為下肢輕微的不適或沉重感,腰部活動時偶有短暫疼痛。
7、疼痛範圍與程度與坐骨神經受壓程度有一定相關性:輕度壓迫或刺激,出現臀部疼痛,疼痛稍輕;中度壓迫或刺激,出現臀部、股部及小腿疼痛,疼痛較重;重度壓迫或刺激,出現由臀部至足部的疼痛,疼痛較劇。
㈢、下腹部或大腿前(內)側疼痛
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腰1~腰4神經根受累,出現神經根支配區域(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間盤突出(L4~5和L5~S1)亦可出現下腹部痛、腹股溝區痛或會陰痛,此種疼痛多為牽涉痛,有一定的定位診斷意義:腹股溝區外側痛提示L4~5椎間盤突出;腹股溝區內側或會陰痛提示L5~S1椎間盤突出。
㈣、間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時,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出現腰背痛或患側放射痛或麻木加重,嚴重者可出現跛行,而此距離短者僅十餘米,多數為數百米,取蹲位或坐位休息一段時間症狀可緩解,再行走時症狀又復出現。這是因為椎間盤組織壓迫神經根或椎管容積減小,使神經根充血、水腫及炎症反應所致,當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逐漸擴張,加重了對神經根的壓迫,引起缺氧而出現症狀。這在老年人最為明顯,因為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狹窄,容易引起間歇性跛行,而且症狀明顯。
㈤、肌肉癱瘓
少數病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嚴重且時間較久時,可出現神經麻痺、肌肉癱瘓。較多見的為腰4、5椎間盤突出,腰5神經根麻痺,脛前肌、腓骨長短肌、[長伸肌及趾長伸肌癱瘓,出現足下垂,其中以[長伸肌癱瘓、[趾不能背伸最為常見;腰5~骶1椎間盤突出,骶1神經根受累,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肌力減退,但小腿三頭肌癱瘓罕見。個別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腹壓急劇增加而致椎間盤組織急性突出,嚴重者可壓迫神經根,表現為分娩後突發侷限於腓總神經支配區的肌肉癱瘓而疼痛不顯著,稱為母性產癱,以有別於新生兒的產癱。
㈥、麻木
病程較久的患者,常有主觀的麻木。麻木感覺區域以腰骶神經根受累區域分佈,多侷限於小腿、足背外側、足跟和足底外側,單純表現為麻木而無疼痛者僅佔5%,此主要是脊神經根內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受刺激之故。
(七)、馬尾綜合徵
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當突出巨大時,常壓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馬尾神經。馬尾通常包括腰3至尾1的神經根,因此支配盆腔內臟兼(或)會陰部的傳出兼(或)傳入神經纖維發生病變,出現圓錐綜合徵。要把馬尾損害與與圓錐損害區分開來在臨床上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既然馬尾的病變通常不僅僅影響骶髓節段而且也同樣影響到大量腰骶神經纖維。早期表現為雙側嚴重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麻木,排便排尿無力。有時坐骨神經痛可交替出現,時左時右,隨後坐骨神經痛消失,而表現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如不能伸趾或足下垂,同時雙下肢後外側會陰部痛覺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礙,多表現為急性尿瀦留和排便不能控制。在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患者出現功能性陽痿。
(八)、脊髓圓錐綜合徵
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時,骶部脊髓骶3~5節段和尾髓腰節段的病損表現為典型的綜合徵,軀體症狀包括會陰及肛門周圍的面板感覺缺失。如果骶2節段受累,大腿後部將出現麻木,即表現為馬鞍區麻木。有骨盆出口處的肌肉軟癱,包括肛門外括約肌、膀胱括約肌及坐骨海綿體、球狀海綿體肌。球海綿體反射可通過刺激陰莖龜狀體而誘發,其表現為觸到陰囊後內尿道收縮或肛門外括約肌收縮。由於節前副交感神經的損害而引起的徵象,包括膀胱括約肌的鬆弛性癱瘓(無膀胱充盈感覺、無痛)和不能自動排空。由於肛門括約肌的控制的相應喪失,在腹壓增大時大便失禁,不能自主排便、陰莖勃起和射精能力的完全喪失。
(九)、患肢發涼
少數病人自覺下肢發涼,為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性血管收縮,或因為椎旁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縮所致。可出現患肢溫度低,尤以足趾為著,此種皮溫降低的現象,以骶1神經根受壓較腰5神經根受壓更為明顯。但足背動脈搏動正常,亦有部分病人有患肢汗出現象。
(十)、尾骨痛
極少數病人可有尾骨痛,多為突出的椎間盤組織移入骶管所致,亦可由腰椎或腰骶神經叢的解剖變異刺激神經引起。
(十一)、小腿水腫
極少數病人可出現患側小腿水腫,可能與神經根在受到機械性及區域性無菌性炎症的化學性刺激時,粘連水腫,影響交感神經的傳導功能,使下肢相應的血管神經功能發生障礙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