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李豔麗

  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可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病程長短以及個體差異的不同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臨床症狀。主要的臨床表現有:

  1、腰部疼痛: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都有這一症狀。腰痛可在有明確的扭傷或外傷後出現,也可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腰痛的範圍較廣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時輕時重的鈍痛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樣銳痛,平臥時疼痛可減輕,久站或彎腰活動時疼痛加重。
疼痛的機理是髓核突出纖維環破裂產生的代謝產物刺激了周圍組織的神經纖維所致。疼痛劇烈時可使腰椎活動明顯受限。

  2、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發生前出現,也可在腰痛發生後或同時出現。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後側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嚴重者可呈電擊樣疼痛。為了減輕疼痛,病人往往採取屈腰、屈髖、屈膝、脊柱側彎的保護性姿勢。放射痛一般多發生於一側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側。少數中央型突出的患者可有雙側下肢放射痛,一般一側輕、一側重。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突出物及其炎性代謝產物對神經根的刺激。

  3、下肢麻木及感覺異常:下肢麻木的發作一般在疼痛減輕以後或相伴出現,其機理主要是突出物的機械性壓迫神經根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麻木或感覺減退的區域與受累的神經根相對應。下肢的感覺異常主要是發涼,患肢溫度降低,尤以腳趾末端最為明顯,這是由於椎旁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引起下肢血管收縮的緣故。

  4、肌力減弱或癱瘓: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嚴重時,可產生神經麻痺而致肌肉力量減弱甚至癱瘓。這多為腰4-5椎間盤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麻痺所致。一般可出現脛前肌、腓骨長短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麻痺,表現為伸拇力或屈拇力下降,重者表現為足下垂。

  5、間隙性跛行:患者行走時,可隨著行走距離的增加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狀,在休息一段時間後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離又出現同樣的症狀。這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後繼發地產生腰椎椎管狹窄,行走後可促使椎管內相應脊神經節的神經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繼而靜脈瘀血,出現神經根炎,加重症狀。

  6、馬尾神經症狀:中央型的腰椎間盤突出,若突出物較大,或椎管骨性狹窄,可壓迫馬尾神經,出現會陰部的麻木、刺痛,排尿、排便無力;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萎。此型應儘快手術治療。

  7、體徵:腰椎生理前凸減小、平直或後突:正常情況下,脊柱從側面觀有四個凸起,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骶椎後凸。由於椎間盤突出後,刺激了相應的神經根而引起疼痛,為了使突出物的張力變小以減輕對神經的刺激,椎間隙的後部增寬,因而在外形上出現生理前凸變小,甚至平直或後凸,以儘可能加寬後部間隙,使後縱韌帶緊張度增加,而髓核部分還納。同時可使黃韌帶相應地緊張,增大了椎管容積。

  主要體徵如下:

  (1)腰椎側彎:腰椎側彎可凸向患側或凸向健側,這取決於突出物與神經根的關係。如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內側,腰椎就向健側側彎,從而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相反,如突出物在神經根的外側,腰椎則向患側側彎。部分病人出現交替性側彎的變化,這往往是由於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正前方,當腰部活動時,神經根可移向突出物的內側或又移向外側。這種跡象表明神經根與突出物沒有粘連。一般來說,腰4-5間盤突出出現腰椎側彎的程度比腰5、骶1明顯。

  (2)壓痛點:腰椎旁的壓痛點,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壓痛點多位於病變間隙棘突旁。如突出發生在腰4-5間隙,則在腰4-5棘突旁有深壓痛。典型者壓痛可向同側臀部及下肢放射。這是因為深壓時刺激了腰背肌肉的背根神經纖維,使原來敏感性已增高的神經根產生感應痛。放射的遠近程度不一,有的病人僅放射到骶尾部或同側臀部,亦有一部分病人無明顯放射痛,甚至壓痛也不明顯。這與壓痛的部位是否準確、病人肌肉的發達程度、病變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關係。

  (3)腰部活動受限:正常情況下,腰椎前屈約45度,後伸20度,左右側屈分別為30度。在腰椎間盤突出時,腰部的前屈、後伸及側屈均受限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