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糖尿病型別及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吸菸史、飲酒史、既往病史等
1、遠端對稱性多神經病變:病情多隱匿,進展緩慢:主要症狀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覺異常,通常呈手套或襪套樣分佈,多從下肢開始,對稱發生,呈長度依賴性。症狀夜間加劇。體格檢查:足部面板色澤黯淡,汗毛稀少,皮溫較低;痛溫覺、振動覺減退或缺失,踝反射正常或僅輕度減弱,運動功能基本完好。
2、局灶性單神經病變:主要累及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以及第Ⅲ、Ⅳ、Ⅵ和Ⅶ顱神經,面癱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也高於非糖尿病患者。大多數在數月後自愈。
3、非對稱性的多發局灶性神經病變:起病急,以運動障礙為主,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踝反射減弱,大多數會在數月後自愈。
4、多發神經根病變:腰段多發神經根變性發病多較急,主要見於下肢近端肌群受累,患者通常表現為單一患肢近端肌肉疼痛、無力,疼痛為深度的持續性鈍痛,晚上為重,2-3周內出現肌肉萎縮,呈進行性進展,並在6個月後達到平臺期。
5、自主神經病變:心血管自主神經症狀:直立性低血壓,暈厥,冠脈舒縮功能異常,無痛性心肌梗死,心臟驟停或猝死。消化系統自主神經症狀:便祕、腹瀉、上腹飽漲、胃部不適、吞嚥困難、呃逆等。泌尿生殖系統自主神經症狀:排尿障礙、尿瀦留、尿失禁、尿路感染、性慾減退、陽痿、月經紊亂等。其他自主神經症狀:如體溫調節和出汗異常,表現為出汗減少或不出汗,從而導致手足乾燥開裂,容易繼發感染。另外,由於毛細血管缺乏自身張力,致靜脈擴張,易在區域性形成“微血管瘤”而繼發感染。對低血糖反應不能正常感知等。
八、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
1、 明確的糖尿病病史;
2、在診斷糖尿病時或之後出現的神經病變;
3、臨床症狀和體徵與DPN的表現相符;
4、 以下5項檢查中如果有2項或2項以上異常則診斷為DPN:
a、溫度覺異常;
b、尼龍絲檢查,足部感覺減退或消失;
c、振動覺異常;
d、踝反射消失;
e、神經傳導速度(NCV)有2項或2項以上減慢
f、排除其它病變(如頸腰椎病變、腦梗、格林巴利綜合徵等):排除診斷:VitB12缺乏症、甲減、酒精中毒、尿毒症、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腫瘤壓迫、炎症。
九、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預防
控制血糖,糾正血脂異常,控制高血壓。加強足部護理。定期進行篩查及病情評價:全部患者應該在診斷為糖尿病後至少每年篩查一次DPN;對於糖尿病病程較長,或合併有眼底病變、腎病等微血管併發症的患者,應該每隔3-6個月進行復查
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
1、對因治療:積極控制高血糖是防治DPN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手段
2、血糖控制、神經修復:如甲鈷胺、抗氧化應激:如α-硫辛酸、、改善微迴圈:如前列腺素E2、改善代謝紊亂:如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其他:如神經營養
3、對症治療:主要是針對疼痛的治療:
4、治療順序:甲鈷胺和α-硫辛酸→傳統抗驚厥藥→新一代抗驚厥藥→度洛西汀→三環類抗抑鬱藥物→阿片類止痛藥等
5、對症治療
a、甲鈷胺和α-硫辛酸:可以作為對症處理的第一階梯用藥。
b、傳統抗驚厥藥物:主要有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
c、新一代抗驚厥藥:主要有普瑞巴林和加巴噴丁
d、三環類抗抑鬱藥(TCA):最常用阿米替林、丙米嗪 和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西肽普蘭等
e、阿片類止痛藥:主要有羥考酮和曲馬多等
f、區域性止痛治療:主要用於疼痛部位相對比較侷限的情況
硝酸異山梨酯噴霧劑、三硝酸甘油酯貼膜劑可使患者的區域性疼痛及燒灼感得到減輕,辣椒素可減少疼痛物質的釋放,區域性應用5%的利多卡因貼片也可緩解疼痛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