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任醫師 陶承軍

  夏天到來,各類蟲子活躍,不乏有野外蟲子咬傷致人死亡的報道,讓人不禁驚覺:小蟲凶猛!暑期出遊高峰期即將到來,人們出行享受大自然美好風光的同時,不要忘記做好野外個人防護,防範昆蟲傷害。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常見的昆蟲物種包括蜜蜂、黃蜂、跳蚤、隱翅蟲、桑毛蟲、松毛蟲、臭蟲、螞蟻、蝨子和甲蟲等。常見的蛛形綱動物有蜘蛛、蠍子、蜱和蟎蟲。

  昆蟲和蛛形綱動物幾乎佔據了現有已知物種的一半以上比例,並且代表了地球上90%的生物多樣性。因此,人類接觸到這些生物在所難免,而被叮咬蟄傷輕則幾乎難以察覺、重則危及生命。  

  蜂蜇傷

  發病機制:蜜蜂毒液多為酸性,主要成分為鹽酸、蟻酸、正磷酸等,據測毒汁中含有少量組胺;

  黃蜂包括大黃蜂、地蜂毒液為酸性和鹼性,毒性更強,除含有組胺外,還含有5-羥色胺、膽鹼酯酶、磷脂酶、透明質酸酶、緩激肽、玻璃酸酶和血清素等,因此刺入面板後釋放出的毒汁可引起傷口區域性劇痛、水腫、瘀斑、甚至壞死,嚴重者可出現全身過敏反應,休克,溶血,肌損傷,神經麻痺,意識喪失,抽搐等,甚至出現多臟器衰竭而死亡。人體內特異性的IgE抗體與不同的蜂毒作用後引起過敏反應。

  蜂蜇傷的過敏反應:

  蜂毒過敏屬Ⅰ型變態反應, 蜂蟄傷後體內產生 IgE, 若再次被蟄,蜂毒作為變應原進入已致敏的機體內與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粒細胞膜上的IgE結合釋放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介質引起平滑肌痙攣、血管擴張、微血管通透性增強、組織水腫等,常表現為瘙癢、紅斑、風團等蕁麻疹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症狀。

  蜂蜇傷主要表現為區域性紅腫、皮溫較高、刺痛等區域性症狀;嚴重者可出現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噁心、嘔吐、關節痛、心悸,甚至出現抽搐、昏迷或休克甚至多臟器衰竭等全身症狀。我院去年就曾經因為小夥子捅馬蜂窩被黃峰多處蜇傷而搶救不過來而喪命。

  蜂螫傷所致的嚴重併發症及處理:常見的併發症為腎功能衰竭,其機理為蜂毒溶血毒素引起溶血,導致紅細胞大量破壞,血紅蛋白入血,阻塞腎小管,引起腎功能不全;治療上予糖皮質激素抗毒素,控制液體量,利尿防止腎小管阻塞,若紅細胞計數進行性下降,血紅蛋白尿不能糾正,應儘早行血液透析治療。

  蜂螫傷的緊急處理:

  1、拔出毒刺,注意在拔除蜜蜂刺時不要擠壓毒囊,可以用膠布貼上;

  2、中和毒素,區域性消毒水(比如肥皂水、雙氧水、醫用氨水、醋酸)消毒;

  3、冷敷,以減少腫脹和疼痛,一般不要在傷口上直接用冰敷。

  預防:

  1、請專業人員去除居家附近的蜂巢;

  2、在戶外時儘量在戶外穿長袖長褲,不要赤腳或穿拖鞋,避免穿花色或鮮亮的衣服和使用香水等含香料的物品,不要因招惹激怒蜂被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