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較少見的嚴重軟組織感染,它與鏈球菌壞死不同,常是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Rea和Wyrick證實,致病菌包括革蘭氏陽性的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以往由於厭氧菌培養技術落後,常不能發現厭氧菌,但近年來證實類桿菌和消化鏈球菌和球菌等厭氧菌常是本病的致病菌之一,但很少是單純厭氧菌感染。Guiliano報道16例壞死性筋膜炎,共培養出75種細菌,15例至少培養出一種兼性鏈球菌,10例類桿菌,8例消化鏈球菌。在Stone Martin(1972)的病例中,革蘭氏陰性需氧桿菌佔62%,腸球菌19%,有厭氧性鏈球菌51%,合併類桿菌24%,但未見β溶血性鏈球菌。兩組的病例物件雖有差異,但結果均證明,壞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厭氧菌的協同作用,兼性菌先消耗了感染組織中的氧氣,降低了組織的氧化還原電位差(Eh),細菌產生的酶使H2O2分解,從而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和繁殖。
根據病情,壞死性筋膜炎可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致病菌通過創傷或原發病灶擴散,使病情突然惡化,軟組織迅速壞死。另一種病情發展較慢,以蜂窩織炎為主,面板有多發性潰瘍,膿液稀薄奇臭,呈洗碗水樣,潰瘍周圍面板有廣泛潛行,且有捻發音,區域性感覺麻木或疼痛,這些特點非一般蜂窩織炎所有。病人常有明顯毒血癥,出現寒戰、高熱和低血壓。皮下組織廣泛壞死時可出現低鈣血癥。
細菌學檢查對診斷具有特別重要意義,尤其是傷口膿液的塗片檢查。壞死性感染的鑑別診斷可參見表62。
壞死性筋膜炎治療的關鍵是早期徹底擴創手術,充分切開潛行皮緣,切除壞死組織,包括壞死的皮下脂肪組織或淺筋膜,但面板通常可以保留。傷口敞開,用3%過氧化氫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用紗布疏鬆填塞,或插數根聚乙烯導管在術後進行灌洗。Baxter建議用含新黴素100mg/L和多粘菌素B100mg/L的生理鹽水沖洗,也有人建議用羧苄青黴素或0.5%甲硝唑溶液沖洗。術後勤換藥加速壞死組織脫落,發現有壞死組織需再次擴創。換藥時應重複細菌培養以早期發現繼發性細菌例如綠膿假單胞菌、粘液沙雷氏菌或念珠菌。 壞死性筋膜炎的致病菌包括腸桿菌屬、腸球菌屬和厭氧性鏈球菌和類桿菌屬,應聯合用藥,採用氨苄青黴素以控制腸球菌和厭氧性鏈球菌 表6-2 皮下組織和面板壞死性感染的鑑別診斷
現代醫學研究,這種能使面板凝固的食肉病菌,醫學上稱為“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sing Fasciitis),它僅在美國一年就要奪去1500個人的生命,通過在感染者的身上釋放毒素,它可以使一個人的肌肉在幾個小時內全部壞死,成為一攤血水。
在有壞死性筋膜炎的一些類似症狀時, 該病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發病率是5%,但是有些會被誤診為蜂窩性組織炎。在對該病進行確診時雖要進行活檢檢查,但是有些情況下活檢是可以省略而直接進行手術的,因為該病的擴充套件是很迅速的,遲些會大面積擴充套件甚至截肢。“時間就是生命!”一秒鐘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的命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