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真的這麼可怕嗎?其實不然。總體而言,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治療效果很好的婦科惡性腫瘤。在美國和其它西方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但它卻不是引起婦女死亡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根本原因在於,絕大多數子宮內膜癌在診斷時都是早期病變!
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很好,5年存活率達97-99%,絕大多數患者長期存活,預期壽命不受影響。甚至有研究認為,由於子宮內膜常常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相伴發生,因診斷子宮內膜癌並得到治療後,患者多會改變生活方式,結果死於伴發疾病的機會更低。儘管如此,晚期子宮內膜的治療效果仍然很差。
那麼,子宮內膜癌有哪些訊號,如何才能早期診斷呢?
一般認為,月經紊亂、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後再次陰道出血(俗稱倒開花)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訊號。當然,最終證實80%的婦女是虛驚一場。對於這些婦女,進行盆腔的超聲波檢查是必要的。如果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回聲或不規則改變,或者絕經後婦女的子宮內膜超過5毫米,就需要考慮取得子宮內膜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
取得子宮內膜組織的常用方法是診斷性刮宮和宮腔鏡檢查。
前者與人工流產的步驟差不多,屬於盲刮;後者是在直視下檢查,準確性更好。這兩種操作都屬於有創性檢查,有一定損傷和併發症(還有人認為宮腔鏡檢查可能導致癌症擴散),人們不太願意接受。目前有人通過特殊器械對子宮腔進行沖洗後將脫落的細胞收集起來做病理檢查,損傷更小。
另外,目前廣泛使用的宮頸防癌細胞學檢查,也對診斷子宮內膜癌有幫助,如果發現異常的細胞(不典型腺細胞),在排除了子宮頸本身的病變後,就要懷疑其上游的子宮內膜是否有病變。取血檢查兩種分別稱為CA125和HE4的腫瘤標記物,也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因此,就子宮內膜的早期診斷而言,從醫生角度,對於絕經期前後婦女的月經紊亂,不要冒然啟動長期的藥物治療(包括性激素類西藥、中藥湯劑和中成藥)。儘管可以採用短期的觀察性治療(比如用避孕藥物調整月經),但在長期藥物治療前一定要通過前述方法取得子宮內膜組織,除外惡性病變,以免延誤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從患者角度,女性自身要重視異常陰道出血這一症狀,尤其是絕經期前後的婦女。再忙,再強的女人也不可掉以輕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